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手术矫正斜视 >> 正文 >> 正文

新生儿17种非疾病的异常情况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18-1-7

最近收到好多宝妈发来私信“我的宝宝溢奶了怎么办?”“我家孩子怎么体重变轻了”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家人期盼下宝宝降临了,六个大人疼惜一个孩子的时代,宝宝打个喷嚏都会引起极大地注意。但是有一些是宝宝的正常现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无需担心,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下新生儿非疾病的17种异常情况:

1

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2

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数都较成人来得多。

注意若家中的宝宝持续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3

体重减轻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往往会有体重减轻的情形,这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走上正轨,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使体内暂时性的失去平衡,造成体重在出生后前3~4天会减轻。减轻的量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不过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八九天后这些体重就会补回来。

4

肢体蜷曲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自然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呈屈曲等状态。

5

惊跳或四肢抖动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抽动,尤其手指或脚趾头会轻轻颤动,或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时,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规则、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送医诊断。

6

溢奶

宝宝在出生3个月内,贲门肌肉仍未发育健全,此时的贲门就像是一个还不能很好控制收缩的瓶口,而且新生儿的胃容量也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内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尤其是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宝宝背部的时候,宝宝或多或少都会溢奶,因此当妈妈喂食完宝宝后,可以用手轻拍他的背部2~3分钟,让宝宝打嗝。避免宝宝过度哭闹或是睡姿呈右侧卧位,也可以减少溢奶。

注意溢出的奶水通常是白色的,而且是从嘴巴慢慢流出,若奶水是强力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胆汁的物质时就不是正常现象了。

7

眼睛斜视

斜视也就是两眼眼球移动不能协调。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也称为假性斜视。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爸妈可以在家里自行观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时,宝宝两眼的瞳孔反光点位置是一致的,即为假性斜视,并不需要治疗处理;否则,便需要通过医师诊断后手术矫治。

8

头总是想一边歪

有的婴儿在睡眠姿势固定或固定注视某事物时,头有向一边歪的偏好,但在检查时,头部向两侧的活动又不受限,这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婴儿脖子总歪向一侧(总往一边歪可以给宝宝换方向睡,防止大小脸或偏头。三个月之前不给宝宝枕头,也不建议枕书或者两边放卫生纸、棉被等固定宝宝的小脑袋。)而另一侧活动受限,提示神经肌肉系统可能有问题。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先天性肌肉斜颈。这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形成的,检查显示婴儿的病侧颈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直径为2-3cm,质地较硬,可以移动,触之不痛,表面皮肤正常,抚之不热,孩子的头向有肿块的一侧倾斜,病侧耳接近锁骨,颜面不正,下颌和面部转向无肿块的一侧,形成斜颈。

②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一侧肌张力增高。此时应对婴儿做全面的体格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全身姿势和肌张力、肌力与运动、神经反射等方面,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③其他应鉴别的有新生儿锁骨骨折、软组织挛缩症等。

9

女婴阴道出血

女宝宝在出生后1周内,经常可以见到阴道有些许血性分泌物或黏液,就像白带和月经。其实那是由于胎儿时期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宝宝体内的雌激素大幅下降,使子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造成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10

乳房增大

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与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到分娩前达最高峰,这些激素的功能在于促进母体的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也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因此不论男宝宝或女宝宝的胸部都会稍微突起,有些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俗称“新生儿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任何治疗。在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平坦。

注意父母不要刻意挤压宝宝乳头,以免引起感染。

11

体温波动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调节功能不好,体温的波动也较大。感受到凉意时,新生儿不会像成人一样颤抖,他只能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来产生热能,且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按照体重比例计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体温过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轻微发烧。因此,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应让新生儿处于通风及温度适中的环境内。

注意若有轻微的发烧,可以让宝宝多喝点水、注意衣物宽松舒适,过1个小时再测量宝宝的体温。一般以测量肛温最为准确。

12

肤色变化频繁

新生儿的血管伸缩功能和末梢循环尚未健全,因此肤色的变化非常频繁。天冷时手脚会稍稍有点发紫,而哭泣时则会满脸通红;有时甚至会因为睡眠姿势的关系,身体两侧或上下半身也会出现不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若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变黄,但过7~10天后就逐渐减退,则为生理性黄疸,父母不用太过担心。

注意若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发黄,且迅速加重,则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需要送医就诊。

13

下巴抖动

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动的情况,家长不必担心。

注意但若为寒冷季节,则需要注意宝宝的下巴抖动是否为保暖不足。另外,若伴随其他的症状,则可能是病症。

14

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症,需要送医就诊。

15

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且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2周,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肋间肌较为柔软,鼻咽部及气管狭小,肺泡顺应性差,由于呼吸运动主要是靠横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较弱。又因为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注意,若是早产儿或肺部发育较差的宝宝因缺氧而脸色发青时,可以刺激宝宝哭泣,促使肺泡张开,增加换气量。

16

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有一点一点的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这是我们俗称的“马牙”或“板牙”。

注意一般在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要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17

憋气或鼓劲

新生儿的肠管较长,约为身长的8倍(成人仅4.5值),小肠相对

长,分泌面积及吸收面积大,故可适应较大量的流质食品。小肠吸收好通透性高,有利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但也易对其他蛋白分子(乳、大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新生儿咽入的空气2小时后可达回肠,3~6小时到达结肠,并均勾地

分布于整个大小肠,因此肠管平时含有大量气体,经常呈膨胀状态;同时,因新生儿生长发育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肠内细菌含有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也会产生气体。此外,新生儿腹璧较薄,腹肌无力,因此,受肠管胀气影响,新生儿常出现“憋气(鼓劲)”现象,正常情况下多表现股部饱满。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