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肉鸡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期时间不增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10~25日龄之间,此现象有提前发生的趋势。
发病鸡群鸡只参差不齐,鸡腿青白不着色,颜面苍白,料粪严重,用肠炎类药物和球虫药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
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1、鸡苗问题
鸡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菌感染。
2、饲养管理问题
育雏温度过低或波动太大,鸡舍湿度过大。
温度过低极易造成鸡群受凉,湿度过大极易造成白痢、球虫,同时温差过大还会造在“大肚子病”,均会影响采食。
3、饲料问题
饲料霉毒是一个较普遍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霉菌毒素导致肝脏、肾脏、胰腺变性坏死,肌胃角质膜糜烂,腺胃、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拉稀;
另一方面,造成鸡免疫抑制,使其它病原体继发感染,特别是变异传支、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的继发感染。
4、饮水问题
饮水不洁,水温过低,供水或水位不足等,均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拉稀。
5、用药不当
许多药物(如痢菌净、喹诺酮类药物)早期用量过大,对胃肠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轻者拉料粪,重者胃溃疡或灰绿色坏死。
6、肠毒综合症
肠毒综合症是球虫与一些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加之其它诱发因素引起的多因素肠炎综合征。
临床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
7、病毒感染
如H9、变异传支等感染引起的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即使治愈,采食量恢复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8、腺肌胃炎
腺肌胃炎的流行非常普遍,它的危害非常大,腺胃炎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病毒病,也有寄生虫,如隐孢子虫病,还有其它因素,如低纤维饲料。
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是腺肌胃发炎,就会引起鸡消化功能降低,鸡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采食量维持在同一水平而不增料。
9、应激反应
雏鸡早期饲养过程中存在重多应激危害因素,如接雏、扩群、免疫、换料、密度过大等,应激反应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菌群失调,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10、调理肝脏
肝脏的健康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肉鸡的养殖时间短,抵抗力较差,用药量较蛋鸡大很多,几乎每天与抗生素为伍,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本身对肝脏就是很大的负担,
如果平时不注意肝脏的养护,肝功能差的肉鸡,采食量偏低,影响整体的生长,尤其是养殖后期,
很多养殖朋友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肉鸡养殖到34或35天左右,鸡群没有呼吸道,也没有绿粪,伤亡率也不高,就是不怎么涨料,有的时候还不跟天,
其实,肉鸡养殖赚不赚钱,后七天很重要。
一个是病毒病少了,一个是吃料好了,这样才能转到钱,这个时候您就得注意鸡群的肝脏的问题了,
一般在30天之前纯中药(肝脾健)保肝一次,肉鸡养殖后期,这种情况就会很少发生,后期采食量高了,出栏之后,整体收益也比较可观了。
戴戴提示:不论是何种原因所造成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不增料.
首先应查明发生原因,对因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危害因素,注意生物安全措施,防制病毒病发生,选择适宜药物防治细菌及球虫感染。
看完文章记得随手转发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