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手术矫正斜视 >> 正文 >> 正文

运用新技术,潘美华教授团队一天成功攻克两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20-9-24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2月13日

农历正月初九

这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许多人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

而正是在这一天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斜视与小儿眼科的

潘美华教授团队

却在紧张的进行着

两例高难度的斜视矫正手术

01

摆脱重影,脑瘤术后斜视患者重拾自信

来自江西的林女士是一位5年前实施过脑瘤手术的患者,成功的脑瘤摘除手术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然而,由于脑瘤处于支配眼球运动的脑神经周围,神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损伤,术后林女士眼球出现偏斜,并且看东西复视。对于年仅40出头的林女士,生命固然重要,有质量的生活同样重要,眼睛的斜视不仅严重影响了外观,而且干扰了正常生活,由于视物重影,她无法骑车,甚至走在路上都得盖起一边眼睛避免碰撞。

极其不便的生活和倍受影响的外观严重摧毁了原本乐观开朗的林女士自信心。经多处求医,林女士得到的答复是病情严重,手术效果欠佳,且需至少两次以上手术方能矫正。她曾一度沮丧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过年期间林女士从一位病友打听到厦门眼科中心的潘美华教授,这位病友由于车祸出现了斜视,和林女士有相似的症状,正是潘美华教授成功为她实施了手术,如今生活恢复正常。听这位病友说,潘美华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新技术,能够减少高难度斜视的手术次数和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

年一过完,正月初七林女士便赶到厦门眼科中心五缘院区求诊。然而由于此时正值寒假门诊高峰,潘美华教授专家门诊已经约满无法挂上号,但是听说这位来自远方求诊患者的经历,潘美华教授同意为其加号。

在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相关的专业检查后,潘美华教授决定帮助林女士手术矫正。经过周密的检查,讨论和设计,正月初九当天,潘美华教授带领其团队成员谢仁艺副教授及杨梅博士成功为林女士成功实施了斜视显微微创手术,术中完整保留了睫状前血管,使得原本需要分两次实施的手术一次完成。

术后林女士不仅恢复了外观,困扰其多时的重影也消失了,脸上又出现了昔日自信的笑容。

林女士手术前及手术后

02

高清显微+娴熟技巧

帮货车司机解决斜视病症

当天的另一位幸运儿是来自贵州的陈大伯,陈大伯本是一位大货车司机,靠着一人出车养活一家子,然而,3年前他被诊断患有甲亢,虽经过规范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眼睛却出现了斜视,眼球一高一低,并且转动不灵活,看东西重影。自那以后陈大伯再也无法开车,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拮据。

多方就诊无果,过年期间听远在厦门打工的老乡提起了厦门眼科中心的潘美华教授,决定来试一试。

经过潘教授的精心检查和设计,同样在正月初九这一天,潘美华教授联手谢仁艺副教授及吴静言医师为陈大伯成功实施了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术后效果满意,陈大伯重影消失。

据谢仁艺副教授透露:患者由于长期斜视及甲亢本身的影响,术中发现患者眼外肌高度挛缩,弹性极差,手术难度很大,幸好得益于先进的高清显微镜及潘教授娴熟轻巧的手术技术,手术得以顺利实施。

术后一周复查的时候,陈大伯激动的拉着潘教授的手说:“潘教授,谢谢您,多亏了您妙手回春,我恢复很快,又开始出车了,一家人生活又有了希望,我一定要让更多病人知道您,让您帮他们解决病痛。”潘教授说:“不用客气,这是我们的本分,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开心的事!”

陈大伯手术前及手术后

03

“教科书级别的手术操作”

--睫状前血管保留技术

据悉,潘美华教授团队为林女士实施的正是目前国内先进的显微微创斜视矫正手术联合术中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技术。以往,斜视手术均在肉眼下实施,手术创口较大,术中解剖细节无法有效观察,得益于显微技术的发展,年潘美华教授率先开展了显微下斜视矫正手术,发现手术创伤显著减轻,经过十几年的显微应用经验,潘教授显微手术技术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自主设计了一套斜视显微手术器械,国内许多同行都争相购买使用潘教授设计的斜视显微手术器械。

但是,潘教授是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当显微技术成熟后,她又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3年前,潘美华教授开始在显微下实施睫状前血管保留技术,所谓睫状前血管,是以往斜视手术不得不切断的重要血管,每个眼球有4组睫状前血管,一般斜视手术最多允许切断2组血管,如果过多的睫状前血管被切断,就会增加眼部缺血的风险,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大,或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的患者风险更大。

潘美华教授及谢仁艺副教授,吴静言医师正在为患者实施显微斜视矫正手术

目前,潘教授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眼科手术显微镜--德国蔡司S88眼科手术显微镜,先进的显微镜及显微器械,配合娴熟的手术技巧,术中甚至可以做到不出一滴血,使以往需要分次进行的复杂斜视得以一次完成,并且由于血管被完整保留,大大缩短了术后愈合恢复时间。为了更好的分离保留血管,潘教授团队还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套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器械,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潘美华教授去年曾应邀到上海斜视专科会议上做“显微下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手术”直播表演,其精湛的技术得到了来自国内专家的赞叹与认可,就连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泰斗赵堪兴教授也称其为“教科书级别的手术操作”,同时,这项技术获得了“年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十大进展”。

专家简介

长期从事斜弱视、小儿眼科专业的临床及应用研究工作,兼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及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对成人及儿童各种类型的斜视,包括特殊类型斜视、复杂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低龄儿视功能发育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临床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斜视显微微创手术技术,关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曾受邀在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其创新性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认可。率领的团队目前年门诊量达10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千余台。先后主持和参与福建省、厦门市科科研课题立项6项,《斜视诊断详解》、《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专著编委,近期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曾先后赴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参观学习和国际眼科学术交流。

长期从事斜弱视及屈光不正相关研究与临床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课题研究项目。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医学院,从事斜弱视与小儿眼科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和各种小儿眼病的诊治,擅长复视、视疲劳诊治及近视防控,擅长各种常规及复杂性斜视及眼球震颤的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已成功完成显微斜视手术数千台。中华医学会、日本眼科学会会员,曾应邀赴日本参加日本眼科年会作大会发言并获TravelGrant资助;曾应邀参加中日韩眼科联合会;多次应邀在全国眼科大会作大会发言。年获厦门卫计委颁发“有人情味青年医生”称号,目前外聘厦门医学院副教授。

供稿:斜视与小儿眼科谢仁艺责编:网络部喵喵

青光眼来临有先兆,五大“预警信号”,你和家人都要知道!

散光度以上,还能做近视激光手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4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