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医临床中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忌口”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
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提起“忌口”,马上想到的是出自中医大夫叮嘱。面对“忌口”有些人视为金科玉津,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人却不以为然;还有的人认为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合理忌口呢?
忌口有因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病快点好、为了健康。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则成疾。安生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实忌口就是对脾胃的养护,通过忌口杜绝了对脾胃的伤害,脾胃负担小了,运化能力增强我们吃简单的食物、少量的食物就可以转化出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而疾病亦有寒热虚实之辩、阴阳表里之别。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否则会引起反作而影响治疗。所以生病的时候,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的目的,当然如果不了解饮食的忌口,吃错了,就会影响疾病的痊愈,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忌口有方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对于忌口也要因病而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黄帝内经》就提出有关饮食的禁忌问题,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生病时忌口总的原则是:饮食口味清淡,易于消化;七分饱腹,易于康复。(总原则就是无论的什么病,您不清楚病是寒热虚实,遵守以上原则饮食都会对疾病痊愈起到积极的帮助。)尤其是在患呼吸道疾病(感冒、咳嗽、哮喘、鼻炎)、消化道疾病(肠炎、胃炎、胆囊炎)时更要注意忌口。忌口的一般内容是:生冷、荤腥、油腻、辛辣。今天我们来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
◆生冷(寒凉)
寒性病症时以上均为禁忌
中医讲的生冷食物,一方面是温度寒凉,一方面是指食物性质寒凉。比如水果中西瓜、梨、香蕉、香瓜、荸荠、柿子、火龙果、猕猴桃等;蔬菜中黄瓜、白菜、生菜、芹菜、苦瓜、白萝卜。食物温度寒凉,比如各种冰淇淋、各种冰镇饮料更是寒凉的头号选手。(多数的水果都是凉性的,有些家长会认为,把水果蒸煮之后就不寒凉了,这种想法不正确,无论如何蒸煮“寒凉”之性是难以改变的。)生冷食物易损伤人体阳气,降低胃肠功能,因此当患有寒性病症时,一定要忌口生冷食物。比如寒性的感冒、咳嗽、发热、鼻炎、腹泻、腹痛等。◆荤腥
无论寒热病症以上均为禁忌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会引发疾病或使疾病加重,又称“发物”。动物性的食品多数为发物,鱼类(尤其是无鳞的鱼,如鳗鱼、鲶鱼、带鱼、鱿鱼),狗肉,牛羊肉,鸡肉,鹅肉,虾、蟹、螺,即是凉性的也是发物。(植物中韭菜、蒜黄、芥菜、木薯等也具有发性,但植物的发性要比动物性食物低的多。)生了病,无论是寒性还是热性的病症都不要吃这些食物,可以说所有疾病都适合忌口此类食物。尤其是热性的病症,比如急性扁桃体炎、肺热的咳嗽、腹泻、大便干等。◆油腻无论寒热病症以上均为禁忌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烧烤食品、高糖食物,尤其是很多甜食容易被忽略大家要多注意,比如巧克力、奶油食品。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的“小食品”多数都是,油炸、高盐、高糖的,再加上各种添加剂不仅是油腻这么简单。无论是寒性还是热性的病症都不要吃这些食物,可以说所有疾病都适合忌口此类食物。◆辛辣温热病症时以上均为禁忌辣椒、胡椒、花椒、生姜、大蒜、葱、洋葱、韭菜、芥末、酒类;食用则易动火,散气耗血,当患有温热性的病症时一定要忌口。另外还应注意,生病时脾胃运化能力弱,即使是相宜食物亦不能强迫进食;再一种是病后脾胃功能刚刚恢复,如贪图口腹可导致疾病的复发,中医称之为食复。
忌口要持续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忌口当然是指生病的时候要忌口,但并不是病刚刚痊愈就结束忌口,觉得病终于好了,这下可以大开吃戒了,鸡鸭鱼肉一顿吃。病后脾胃功能刚刚恢复,脾胃尚未恢复强健,如贪图口腹可导致疾病的复发。所以即使病好了,胃口好了,但还是要继续管住嘴5-7天。
忌口营养不会缺人生病时,消化机能是减低的,人体要用大部分精力去抵抗疾病,这时候如果进食不适宜的食物或饮食过量,反而增加人体的负担,不仅不营养,反而成了“毒物”。中医讲:“五谷为养”,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这些“种子”,其他的食物都是调节、辅助而已。生病时只要我们能适量的吃些“五谷”(小米、大米、面、黏黄米、豆类)为主的食物就完全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了。从现代的营养学来看,人体所需的营养也主要依靠五谷杂粮的供给。
忌口的一般原则统观古今文献,“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辨证论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规律忌口。
中医辨证论忌:依据《内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参照病机属性与饮食的寒热补泻功能进行对证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热病忌辛辣、阴病忌阴柔滋腻、阳病忌温热辛燥、虚证忌克消攻伐、实证忌补益固涩等等。
按五行生克规律论忌:《灵枢·五味论》:“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的原则,结合病情与食物的属性而忌口。如表所示。
“忌口”的食物分类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指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并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须忌口的食物分为6类。
辛辣类:包括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韭类、花椒、青葱、芥末、酒类等。
生冷类: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萝、香蕉等生冷水果;萝卜、白菜、苦瓜、竹笋、蚕豆等寒凉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饮料或果品等冷冻食品。
发物类:包括鹅肉、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狗肉、虾、蟹、竹笋、芥菜、木薯、南瓜、韭菜等。
海腥类:包括虾、蟹、螺、贝类、带鱼、海鳗、乌贼、鱿鱼等水产品。
油腻类:包括猪油、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油炸、烧烤食品。
其他类:咸品,如食盐、酱油、豆酱、腌咸菜、腌咸萝卜、腌咸鸭蛋等;甜品,如白糖、红糖、各种糖果、糕饼、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龙眼、甘蔗等水果。
温馨提示:孩子健康应密切注意:饮食、排泄、睡眠三方面,尤其饮食。
马兰花小儿推拿
给宝宝一个健康的未来
小儿推拿为传统中医技法,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公认的绿色疗法,在环境污染,抗生素泛滥的今天,小儿推拿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马兰花小儿推拿,遵循绿色、自然、安全、温和的理念,致力于通过传统的小儿推拿技法,帮助0—12岁婴幼儿孩童调理体质、强身健体、防病抗病、健康成长,有效的杜绝了传统输液、打针、口服药物、抗生素滥用等不当方式的弊端,让体弱的孩子体质强健,让生病的孩子恢复健康,让无病的孩子远离疾病。
马兰花小儿推拿调理项目包括:
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哮喘、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腺样体肥大、小儿腹泻、便秘、积食、厌食、腹痛、呕吐、小儿脑瘫、遗尿、婴儿夜啼、婴儿斜颈(俗称:歪脖子)、近视、斜视、脊柱侧弯、发育迟缓等,皆可运用小儿推拿来调理治疗。
如遇任何育儿或小儿推拿等相关问题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