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斜视矫正手术 >> 正文 >> 正文

心转病移第十五章为什么ldquo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21-8-2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北宋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因花而泪,因泪问花;还有“炯炯有神”“顾盼神飞”“回眸一笑百媚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一系列与眼睛有关的词句,都描绘了眼睛的神采。可见眼睛是一个人内心的窗口,眼睛的状况显示着内心的状况。当眼睛出现问题时,黑暗模糊的世界带给人无限的沮丧与灰暗。

一眼疾与情绪的对应关系

从医学上讲,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视觉与传神。眼睛主司视觉,指眼具有视万物、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清代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直言眼为视觉器官:“目者,司视之窍也。”目盲,则目视万物的功能就不能发挥。

传递心神,指眼可传神,透过一个人眼睛的状况,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对方的身心状态。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来。”

清代徐文弼的养生专著《寿世传真》指出:“目乃神窍。”因此,“望眼神”是中医临床望诊中推测神之旺衰、有无、真假的重要内容之一。眼睛活动灵敏,精彩内含,谓之“有神”;眼无精彩,目暗睛迷,谓之“无神”;若病人原本精涸气弱神衰,而目光突然出现转亮,谓之“假神”,乃“回光返照”之危象。

《黄帝内经》说:“肝开窍于目。”指眼的视觉功能正常,主要有赖于肝的气血濡养,即所谓“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反过来说,眼睛是肝的反映。比如,一个人肝火旺时,眼中就会放出怒光。眼部的疾病许多也是由人内在的情绪引发的。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人们的学习环境很好,照明、学习条件也很好,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近视呢?这除了先天遗传、生活习惯外,心智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多年来,我从眼疾的个案中发现:孩子出现那么多眼睛问题,其实与环境、视力保护、眼保健操、视力矫正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是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心里不想看书、不爱学习又不能不学习的情绪有关。

当一个人有不想面对的人、事、物时,就会产生不想看、不愿看的情绪。情绪的积累导致眼睛出现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后会出现老花眼的症状。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四五十岁后,随着经验的增长和心情的变化,对很多事情“看开了”“想明白了”,对发生的事情就不再像以前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了。

还有一种眼睛疾病——白内障,对应的情绪是:总看别人的缺点,看不顺眼、生闷气;对未来担忧,对前途不知所措;不愿意看的事,还要面对,不想看又没办法。

青光眼患者通常都会有对过往经历不想看又没法不看,有着生气、忍受的情绪。

部分情绪与眼部疾病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第一、有着对人或事不想看、不爱看、看不起、藐视人、瞧不起人的情绪;

第二、把什么人或者事情看的太好了、太大了,结果与实际不符;

第三、忍受过往经历中的伤害,不想看到又没法不看。对人有怨气、对未来担忧,对前途不知所措。

二眼疾的“情志疗法”调理

在调理眼部疾病患者时,我们首先要找出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们难以直视。当我们有效地疏导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情绪时,患者的眼疾往往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案例分享

张女士今年36岁,有个7岁的孩子,长得活泼可爱,笑起来甜甜的,还有一对小酒窝,很是惹人喜爱。可是一提起自己的孩子,张女士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很是担心。原来,让张女士担心和忧愁的是:孩子四岁时体检,发现眼睛有斜视、散光、近视的状况,得知检查结果后,张女士简直不能接受。孩子才四岁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难过地说:“我无法用任何的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感到眼前一片黑暗,好像什么也看不到了。”她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回家的,反正脑袋里一片空白,未知、无奈、痛苦……全都纠缠在了一起,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

这几年来,每每看着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她的心里是既欢喜又心酸,既喜悦又担忧,想着孩子今后要戴着眼镜度过一生,而且还有斜视问题,她的心又不由自主地疼起来,真是不敢想啊,越想越害怕……

我们知道,情绪会导致身体能量形成淤堵。眼睛问题则是来自于不想看、不爱看的情绪。情绪会触发心智程序——既然有不想看、不爱看的想法,身体就会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通向眼睛的气道淤堵减少气血的供应以减少“看”的功能。当然,这么小的孩子很少会出现不想看、不愿意看的情绪。这就关系到另一个问题。

我在《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本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原因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为了帮助张女士彻底解决孩子眼睛的问题,我用“情志疗法”引导张女士寻找引发孩子眼睛问题的原因。

张女士回想在怀孕的时候,小两口与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张女士与丈夫姐姐的关系不太好。虽然平时寒暄,面子上还过得去,但其实双方经常为一些小事情而耿耿于怀。丈夫的姐姐经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看父母。每次回来姐姐都会在公婆面前夸孩子如何如何好,张女士听到心里就很不高兴。因为她觉得那个孩子不仅不听话,还经常乱翻家里的东西。

张女士是个爱整齐、爱干净的人。每次那个孩子来都将屋里的东西乱翻一气。公婆因为喜爱孩子所以从来也不会说一句。张女士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生气。可是为了和睦,她也不能说孩子。张女士怀孕后身体反应比较大,再看到孩子乱翻时就十分讨厌,特别不想看到这个孩子,更不想见丈夫的姐姐。

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特别是怀孕期的胎儿。常言说:母子连心。母亲的任何心理变化和反应,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反应。

张女士这才知道是因为自己有很深的不想看、不爱看别人孩子的情绪,才使得自己的孩子从小眼睛就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了眼疾。

张女士积极配合疏导情绪并重新建立与孩子的链接关系。六个月后,我在分享会上见到了张女士,她的喜悦溢满心中。她告诉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0.1到了0.5,而且散光也正常了。医生看到都觉得很神奇,这种状况以前从没遇到过。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宇宙中投射一个力,必然就有一个反作用力。当我们看到现实中的结果时,就要知道那一定是以前投入的一个力,当下显现是那个力的反作用力。

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近视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我们更需要找到科学合理的调理方法。

在调理孩子视力方面,一方面需要疏导孩子的肝郁结气,也就是释放情绪,另一方面我会建议看中医调理脾胃。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只要我们找到自身疾病产生的根源,并有效地将引发疾病的情绪化解掉,我们就能够改变细胞记忆,重获健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有疾病,同样影响身体健康。眼睛与情绪有着重要的关系,要找到根源,才能对应运用情志疗法进行调理。

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7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