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1、RA分类标准如下:≥4条可以确诊RA。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改变。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2、情分期:①早期有滑膜炎,无软骨破坏。②中期介于上、下间(有炎症、关节破坏、关节外表现)。③晚期已有关节结构破坏,无进行性滑膜炎。
3、节功能分级:①Ⅰ级功能状态完好,能完成平常任务无碍(能自由活动)。②Ⅱ级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1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中度受限)。③Ⅲ级只能胜任一般职业性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部分(显著受限)。④Ⅳ级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很少或不能生活自理。
4、动性指标有:①关节疼痛≥4个。②晨僵30分钟。③ESR≥30mm/h。④CRP增高。⑤血小板(PLT)增高。⑥贫血。⑦RF(+)1:20以上。⑧有关节外表现(发热、贫血、血管炎等)。
临床症状
1、关节症状:
(1)晨僵: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
(2)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3)畸形: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如发生在足趾,则呈现爪状趾畸形外观。
2、关节外表现: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2、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它处均可发生血管炎。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3、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4、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5、肾脏损害。
6、眼部表现:葡萄膜炎是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变,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引起角膜炎。
7、Felty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引起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抗核抗体阳性。
8、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以眼和口腔粘膜为主的干燥症群。
9、消化道损害。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2、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
3、免疫净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二、傣中医治疗:
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则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则痛甚,得热熨则可安,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己、防风各、黄芪、白术、秦艽、羌活、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或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蠲痹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治疗。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按语:治疗本病的取穴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对局部机能的调节和镇痛,故取用局部穴位,如上肢的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下肢的公孙、内庭。二是考虑对整体免疫机能的调节,故取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三是考虑对脾脏功能的调节,故取用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脾脏是机体大的淋巴组织,发生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一部分即来源于脾脏。脾脏分布着来自T6~T10节段的交感神经,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就是分布在T6~T10节段神经支配区内的穴位。下肢的公孙、内庭等穴位也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对本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电针体穴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曲池、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8~12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3、注意劳逸结合。
勐腊新城卫生站是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全科医疗科、中医科为一体的定点医疗机构。主治:呼吸、循环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痛风、风湿、类风湿、顽固性皮肤病,急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耳鼻咽喉等各种疑难杂症!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fy/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