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斜视矫正手术费用 >> 正文 >> 正文

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从小做起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21-12-21

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

年8月25日

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一级预防

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

第二级预防

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

第三级预防

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

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我们经常用“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获大。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强调做好一级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早期发现

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早期干预

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什么说人类要进行终生残疾预防?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并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残疾预防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覆盖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在不同年阶段,残疾高发类别是不同的。

先天性残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在受教育年龄段则重点防范传染病致残和创伤及伤害致残;在工作年龄段,则要重点防范创伤和伤害致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强对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的防范;老年人则要重点防范退化性疾病致残。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所以残疾预防应当结合年龄和残疾性质以及残疾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其核心是终生预防残疾。

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

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

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智力残疾的预防

Q1

什么是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退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Q2

适应行为包括哪三个方面?

适应行为是指个人能独立生活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包括概念性技能(如语言理解和表达、钱的概念等)、社会性技能(如人际关系处理、遵守规则、自我保护等)和实践性技能(如吃饭、穿衣等个人日常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

注:发展商诊断工具采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Gesell)。智商诊断工具分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式(WISC-CR)(7-16岁)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WAIS-RC)(17岁以上)。适应性行为评定工具分别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个月~15岁)和成人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16岁以上)。

Q3

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将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划分为以下八类:

①遗传(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先天性代谢异常)

②发育障碍(胎儿和新生儿室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发育形、营养不良)

③疾病(感染性脑疾病、脑血管病、物质代谢、营养疾患、内分泌障碍、惊厥性疾病、精神病)

④创伤或意外伤害(母孕期外伤及物理伤害、产伤、工伤、交通事故、其他外伤)

⑤中毒与过敏反应

⑥不良文化因素(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器官夺)

⑦其他

⑧原因不明

在已知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遗传性致残和发育缺陷非遗传性线。应当注意的是,智力残疾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肢体残疾的预防

Q1

什么是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病等,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其特征是进行性关节软骨消失,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导致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多发生在负重关节,以膝、髋关节为多见。骨关节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20%都患有有症状的骨关节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Q2

如何预防和改善骨关节病患者的关节挛缩畸形?

关节挛缩是骨关节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该部位的活动受限,肢体呈屈曲挛缩状态,并且进行性加重。

关节挛缩一旦形成,如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就会给生活自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残疾。

疾预防和改善关节挛缩的方法为:

◆随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姿位,并且定时变换体位。

◆每日对全身关节进行活动训练,活动度从小大,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手法要轻柔,力度要恰当,不可过急过猛,以防损伤。

◆利用自身体重和强制运动的方法来矫正已经发生的关节挛缩。

Q3

什么是偏瘫?

偏瘫是由于外伤或疾病造成大脑功能障碍,引起一侧身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有时还有说话、理解、记忆、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偏瘫的常见原因是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和脑梗塞,这类疾病的发病年龄超来越低,常常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血脂异常、肥胖、高盐饮食、酗酒及吸烟等因素有关。

听力言语残疾的预防

Q1

常见的耳聋有哪几种?

●按发病时段分,耳聋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耳聋是指致病因素发生在母孕期,婴儿一降生即出现耳聋;后天性耳聋是指婴儿降生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耳聋。

●按病因分,耳聋可以分为遗传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和外伤性耳聋几种。

●按发病部位分,耳聋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3种。

Q2

什么是传导性耳聋?如何预防?

传导性耳聋是指声音传入耳内的途径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耳聋。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道、中耳及前庭窗、蜗窗,是耳科常见疾病。最常见的是中耳炎及外耳道阻塞性病变。

其预防措施有:

●保持外耳道清洁,防止外耳道损伤,切忌用不洁火柴棍、牙签、发夹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

●感冒时通常伴有鼻子不通气,切忌用力擤鼻涕而使鼻腔内的鼻涕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擤鼻涕时摁住一个鼻孔轻轻擤出,滴用麻黄素类滴鼻药,使黏膜消肿、通气,易于排出分泌物。

●小月龄的婴儿要注意防止呛奶。

●游泳前可用浸有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道而引起感染。

●若外伤、爆破声等原因导致鼓膜穿孔,应及时就医,防止形成慢性中耳炎。

●如患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彻底治疗,延误治疗将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严重损害听力。

视力残疾的预防

Q1

为什么说青光眼容易致盲?

青光眼是因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青光眼致盲的预防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为症状隐匿,青光眼常被形容为“光明的偷窃者”。

Q2

为什么要筛查青光眼?

多数青光眼患者是在急性发作时或疾病的晚期才被发现,极易致残,因此,对青光眼的高风险人群(年龄>40岁、有家族史、长期使用激素、经常不明原因眼胀眼疲劳、有糖尿病、高度近视或远视)进行排查至关重要,为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该病是终生性疾病,不能治愈,但如果早期控制则有望终生保持良好的视功能。

Q3

怎样预防弱视致残?

弱视的最新定义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者的视力(不同年龄视力参考值下限:3岁以下儿童0.5;4至5岁0.6;6至7岁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弱视治疗越早越好,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并且要个性化,强调戴眼镜、精细作业锻炼患眼,合理适当抑制健眼;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弱视的程度,年龄等来制订。

Q4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怎么回事?

老年性黄斑变性为眼底黄斑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是中心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变形等,该病是老年人群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

大多始发于50岁上下,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障碍,中毒,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等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疗法和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

强光下配戴遮光眼镜避免光损伤,禁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以减少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

精神残疾的预防

Q1

儿童也会患精神疾病吗?

会的。儿童的精神疾病属于儿童精神科诊治的范畴。儿童精神疾病包括常见的精神疾病及特发于儿童期的精神疾病。常见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

特发于儿童的精神疾病是指仅发病于儿童的一类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一般称其为多动症)、抽动症、品行障碍等。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要带患儿到儿童精神疾病专科进行诊断与治疗。

Q2

家里有患孤独症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首先,父母应该带孩子去儿童精神专科就诊,听取儿童精神专科医师对孤独症患儿的病情分析及相关建议。

▲其次,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孤独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第三,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训练;可以带孩子去孤独症专业的训练机构进行训练,改善交往及语言能力,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学习训练孩子的方法。

▲第四,家长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些家长不愿承认孩子的病,四处寻求能治好孤独症的“灵丹妙药”。其实,对于孤独症,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Q3

孤独症是由于孩子太孤独而造成的吗?还是由于家长性格内向?

都不是。儿童孤独症起病多在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以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接触人少、没有和其他小朋友玩,或是父母本身就性格内向,导致了孤独症。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目前认为,孤独症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但这种遗传又很复杂,并不是父母有孤独症才会遗传给孩子。多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亲戚中都没有孤独症患者。孤独症是多个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还有一小部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最终致病。

Q4

孤独症的治疗有特效药吗?

心理治疗有效吗?

孤独症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而且,孤独症并不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因此给孩子进行普通的心理治疗效果不佳。家长都希望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就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情况,听说服用什么药物能治疗孤独症就立即去试,甚至全国各地四处打听偏方。这样做只会延误孩子的病情,而使孩子丧失了尽早接受康复训练的机会。有些家长走过这样的弯路,之后后悔莫及。因此,家长不要盲目寻求治疗措施,因为目前国际上治疗孤独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

编辑:王真张重延

更多新闻

“孩子们的明天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弦”大芦镇:念好“羊”经发“羊财”靖远县召开上半年节能工作暨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推进会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fy/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