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年龄早,小于12个月发病者占58%。
2.由于需长时间保持某一特定眼位以维持融合,患者多有明显的视物不适和视疲劳。
3.代偿头位:水平斜视伴下颌上抬或内收时应注意排除垂直方向的非共同性。内斜A征和外斜V征的患者下方眼位可以融合,患者常伴有下颌匕抬;内斜V征和外斜A征则相反,患者通常采用下颌内收的体位
4.视力与双眼视功能:弱视相财少见,由于部分患者通过采用代偿头位维持双眼视的正常发育,患者双眼视功能多无异常。
1.A-V型斜视检查前首先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然后选用Sm外的调节视标检查。由于屈光不正和近处视标都会引起额外调节,如果未能排除调节的影响,可能会使检查结果发生偏差,尤其高度远视和高AC/A比值的患者这种影响更为明显。此外,甄往有学者以同视机匕转或下转25。时的水平三棱镜度作为诊断A-V型斜视的依据,但因其包含有近感辐辏成分易出现误差,严格而言,同视机检查结果并不。商用于诊断。
2.下颌七抬和内收的角度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临床通常采用下颌上抬和内收25°的斜视度作为诊断A-V型斜视的依据。由于并无专门测量头部倾斜角度的设备,实际检查中很难保证下颌上抬和内收的角度。VonNoorden等通过测量眼球上转45°至下转55°的斜视度发现,下转25°以上斜视度并无明显增加,而下转30°~45°时,斜视度平均增加7△~12△,由此可见,临床检查时应密切注意下颌上抬和内收的角度以避免眼球极度七转或下转时斜视度受节制切带和眼眶的影响。
3.视力和双眼视功能注意检查原在位以及代偿头位时的双眼视功能。
4.眼球运动斜肌异常是A-V型斜视最为常见的病因,反复检查明确有尤斜肌异常时A-V型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眼底照相根据乳头与黄斑关系确定是否伴有旋转斜视(图8-3)。
6.明确是否伴有特殊亚型表现注意了解是否伴有Y征、九征、X征、◇征。
如图8-3
诊断标准:
A任:上方和下方的斜视角相差10△;
V征:上方和下方的斜视角相差15△。
应该注意的是,A-V型斜视是水平斜视在垂直方向不同注视位置斜视角有着明显变化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A-V型斜视并不符合共同性斜视的基本特征。因此,A-V型斜视不能诊断为共同性斜视。临床诊断应为外斜V征或V型外斜视,外斜A征或A型外斜视。
福盛康|眼视光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fy/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