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枫,中国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20年,长期从事视光学的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现主要从事儿童近视眼防控和小儿斜弱视。参与多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专家门诊:周三,周六(全天)
01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入园体检时做的视力检查,可能是孩子进行的第一次视力检查,对于3岁多的孩子来说,视力发育到什么程度?儿童的眼球发育与身体发育一样,是一个逐渐的增长过程。新生儿绝大多数是远视眼,正视眼和近视眼较少见;到了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眼球增长,远视程度逐渐下降;到了学龄儿童则以轻度远视居多,7~10岁基本完成正视化过程。为了积极预防近视的发生,家长应该从3岁左右开始,每半年给孩子进行一次眼睛的检查,记录裸眼视力、验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眼压等,就像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一样,并给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屈光发育档案。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眼轴增长超前了,即便裸眼视力仍然正常,但是随着孩子眼球的继续发育和进一步增长,这个孩子发展成为近视的可能性非常大,那家长就可以提前重视起来,积极给孩子做好近视的预防工作。通过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近视类型,是眼球眼轴过长,或是眼睛的屈光力过强所致的近视,从而在治疗上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孩子由于发育的原因,视力不会达到成人水平,但是还是会有一个“及格线”的,若低于“及格线”,就要做进一步检查,排除眼睛器质性病变,还要看看是否眼睛存在近视、高度远视或者散光等。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学组: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达不到年龄相符视力值的功能性眼病为弱视。正常儿童视力下限:3岁时视力低于0.5,4~5岁视力低于0.6,6~7岁视力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2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遗传占比高吗?“视力下降”就是说孩子原本视力正常,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渐渐下降。排除眼睛出现器质性病变,例如外伤、炎症、肿瘤等,最常见的就是发生了近视。
年6月6日“爱眼日”前夕,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公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的近视总患病人数已经在4.37-4.87亿之间,近视比例占35.16%-39.21%,我国5岁以上罹患近视人数高达4.5亿,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近视。如果现有政策不改变,预计到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0.86%-51.36%,患病人口接近7.04-7.11亿,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将达到-万人。日益严峻的视觉健康形势,不仅会带来直接的医疗成本和社会保障负担,也会造成行为能力丧失进而影响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国防安全的问题。今年6月6日爱眼日主题就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成的因素,一是环境因素,一是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近距离学习、户外活动、照明环境、阅读读物大小、饮食习惯、维生素D的摄入量等。其中近距离工作过多和户外活动过少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因素。一天阅读时间大于2小时的儿童发生中高度近视是时间少于2小时儿童的1.5倍,工作距离小于30cm的儿童近视发生可能性是工作距离大于30cm儿童的2.5倍;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达到14小时或以上,近视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大家记住一个小口诀:“20-20-20”——近距离工作20分钟,需要看远20英尺(大致6米),让眼睛休息20分钟
遗传因素
对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发生起着一定作用。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比非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患近视的危险高1.6倍,对于有明显高度近视家族史(如双方父母均为高度近视)或近视发病过早(4岁前就已经近视)、进展过快(每年近视增长大于1.5D)的近视,应归类为遗传性近视。
一般环境因素占70%,遗传因素只占30%。
3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要配戴眼镜吗?早期发现低度数的近视(不到0.50D),如果不太影响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可以观察和随访,建立健全的眼睛健康档案,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多多户外运动、积极预防。
如果近视度数较高,平时看黑板出现眯眼、歪头、看不清楚、频繁眨眼,喜欢用手揉眼睛、看书时离书本很近,那还是要治疗。
近视的治疗方法:
1.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青少年确诊近视后的第一选择。配镜后使得远处物体在眼的视网膜清晰聚焦,而信息对脑子的发育很重要,从而有利于眼的发育。
2.角膜塑性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高度透氧并有塑形功能的隐形眼镜,通过泪液与镜片内表面之间产生的流体学动力,慢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使角膜弯曲度变平,逐步降低近视和散光度数,最终获得全天的清晰裸眼视力。该镜片仅需夜间配戴,逐步降低近视和散光度数,最终获得全天的清晰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既可矫正视力又可以控制或延缓近视度的进展。对于每一位配戴者,我们都采取规范的验配程序:配前检查(裸眼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裂隙灯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压、镜片试戴、荧光评价、戴镜验光)。第一天、第二天、第一周、第二周、以后每月均定期复查一次,包括上述项目,特别是镜片的荧光评价、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是更换镜片的决定因素。由于定期复查和完备的检查设备,能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进行,而不致出现不可逆转的副作用。
3.药物治疗:去年美国眼科学权威杂志《Ophthalm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对目前的儿童近视防控方法,包括普通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还有一些药物等,做了个有效性的排序比拼,看看谁的近视防控效果最好。结果发现,药物阿托品的效果最好,高、中、低三种浓度,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但是,阿托品滴眼液也有一系列副作用,比如过敏、畏光、面红、发热等。而且浓度越高,停药后反弹也越快,专家们发现0.01%浓度的阿托品反弹则不明显。而浓度的阿托品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用于临床,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
4配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戴眼镜会让孩子的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吗?1.关于验光检查:由于儿童的眼睛调节力强于成人,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进行验光时,为了消除调节过强带来的检查误差,往往会进行散瞳检查。用0.5%托吡卡胺,验光前半小时使用,连续滴2~3次,每次间隔5分钟。有的年龄更小的患儿则需要用长效散瞳药1%阿托品眼膏,在验光前3天使用,每天2~3次,连续用3天,有内斜的儿童则需连续使用7天。散瞳目的就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小、难于配合验光检查的儿童,散瞳后进行客观检查法检影验光,最终得出配镜处方。另外可以避免给假性近视患者配上眼镜,因为假性近视在经过一定的用眼休息及药物治疗后视力就能恢复正常,无需配镜;避免配出的近视度数偏高,出现视物模糊、视疲劳等不适,并加速近视的发展;
医学验光除了精确检查每只眼的屈光度数外,还必须检查双眼平衡、眼位、调节力、瞳距等,更强调双眼视觉功能的检查,避免了传统配镜方法的简单统一模式,全面消除配镜前后的眼疲劳和不适状态,对部分眼病更能达到防治的功效。医学验光有专业的眼科作为技术后盾,医生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如果在验光过程中发现其他眼睛的疾患,可以及时诊治,防范于未然。
2.镜架和镜片的选择。提倡儿童配镜选用轻便材料,镜架的形状样式除了美观要求外,最好与孩子的瞳距要相合。镜架太小会在面部造成局部压迫,使儿童产生不适感,并影响颜面部的发育;镜架太大会使镜片移心量过大,周边区域视物变形情况加重,影响视力和视野。儿童眼镜的镜片提倡用树脂片,比较轻薄,不易碎,镜片透光率要好,成像清晰。镜片表面要镀膜来增加硬度和提高防刮擦能力。由于儿童属于一类特殊人群、发育较快,无论是屈光度数还是眼睛瞳距都在变化,所以配镜一般建议以经济实用型为主。
3.针对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形形色色护眼手段,像眼按摩、眼贴、学生渐近镜、虚焦镜等,这些方法统统只有辅助作用。真近视了还是要戴眼镜,这是制止近视加深的唯一方法。但不要认为配了眼镜就万事大吉,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仍会导致视力减退,近视度数加深。另外有些高度近视患者,虽然坚持戴镜,但度数仍会加深,并伴有眼底病变,医学上称为病理性近视。这种近视加深与戴镜无关系,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5什么是弱视?有什么表现?孩子多大时家长可以观察发现?弱视是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经矫正达不到正常标准,及“视力及格线”: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视力低于0.6,6~7岁视力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3%。
弱视的儿童如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对患儿最大的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会导致不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单纯的近视,戴镜后视力恢复正常。而弱视则不同,由于患者的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像的准确刺激而不能发育正常。戴镜矫正后视力仍然低于正常,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的视力便会永久低下。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同时缺乏立体视,因此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位置和远近。长大后也不能胜任多种职业和工种,如: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此外,弱视若合并斜视,将会影响美观和身心健康。弱视儿童常有自卑感和自闭心理。
现在有哪些方法是可以做到早发现的?最主要的方法是早期视力检查。一般现在各个幼儿园都能开展这一工作,视力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筛选及确定有没有弱视的关键。家长平常在家里就要注意观察小孩的一些动作。比如用眼时他的姿势是否正常,眼睛是否会眯起来,斜着颈、歪着头,这些都是一些很重要的迹象,另外,家长应特别注意设法遮住小孩的一只眼睛,注意另一眼看东西时的表现,有助于发现单眼弱视的孩子。医院检查。医院我们会给孩子进行散瞳验光,通过验光可以对小孩眼睛的屈光状态作一个准确的了解。我们现在还专门配备了“婴幼儿自动跟踪视力筛查仪”,就是专门针对0~3岁的婴幼儿采用的视力筛查。希望通过家长及医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尽早的发现小孩的视觉问题,及早治疗、及早康复,不要给小孩的人生留下遗憾。
8弱视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干预?弱视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发现越早、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此外,弱视治疗还与弱视性质、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故应在学龄前这一视觉发育可塑性较强的时期积极进行治疗,争取最佳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就诊较晚的弱视少年儿童,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积极治疗也会收到一定效果。
治疗弱视之前,首先应确定是属于那一类型的弱视,才能针对弱视的原因作有效的治疗,例如先天性的白内障或眼睑下垂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则须先以手术的方法摘除白内障或矫正眼睑下垂;斜视引起的弱视则依其斜视的情况接受手术或眼镜矫正;屈光异常引起的屈光性弱视,则必须先戴上适度的眼镜来矫正屈光异常,使光线能正确地聚焦在网膜上,刺激视力的发育。
1.戴镜矫正屈光不正:弱视者多伴有屈光不正,故检查弱视一定要散瞳验光,目的是准确地验出实际屈光度,才能配出合适的眼镜。而弱视只有在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弱视训练,让清晰的物像反复刺激视网膜注视中枢,提高视觉敏感度,才有可能提高视力,所以治疗弱视必须戴镜。因为小孩的眼球在处在发育期,所以应半年至1年重新验光,根据年龄、屈光状态、斜视度及矫正视力的改变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准确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对斜弱视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弱视治疗的常用方法:(1)遮盖疗法:遮盖疗法是古老而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它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患儿情况,可采用单眼遮盖、双眼交替遮盖等方法。(2)精细目力训练:是对于弱视眼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精细目力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也可经常变更训练方法,例如:用丝线穿缝针,缝针大小可根据视力情况决定。也可练习刺绣、描图、绘画、书法等。精细目力训练必须使用弱视眼,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家长要重视这种简便易行的训练,常抓不懈。(3)视刺激疗法:采用各种弱视治疗仪。如脉冲红光疗法、后像灯、同视机训练、增视能信号刺激和电脑光盘训练等;(4)综合疗法:由于各种治疗方法机理不尽相同,所以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效果更显著。(5)还需要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rhjz/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