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小时候经常走路上学。
每场大雪过后,从家通往学校的捷径都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因此,要去上学,孩子们只能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跋涉,而且为了不蹚雪,要尽可能迈大步走。
于是,雪地里留下了一串脚印。
你会发现,跟在后面的孩子毫无例外的都踩在这串脚印里走,脚印处的雪被踩得越来越紧实。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踩,最后在雪里踩出一条坚固的小路。
即使继续下雪,雪也只是在脚印周围“筑起围墙”,不会覆盖这条紧实的小路,最终形成去学校“唯一”的路径。
人的行为有95%是习惯控制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做作业最基本的三要素,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如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大致都不会拉肩驼背的。
小编儿时有斜视的毛病,我妈说都是我小时候没注意,看电视老是歪着头,长久下来就变成斜视了,矫正花了不老少钱,至今我妈还经常唠叨~~
习惯的养成就像积雪中“踩路”,好比你斜视了,那么你看世界的眼光就是斜视的,不好的习惯让你只会按照原来的路走,人生的千百条路,你却从头就在走一条“死路”。
只要有最初的脚印,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条路来走,人的行为有95%是习惯控制的。
孩子形成最初的习惯后,他每天都按照习惯做事情,就像在雪地里已经走出一条路。
今天孩子要出门,他必定还是选择走“老路”
如果换一条“近路”
孩子养成习惯的时间不长,只要你的方法得当,很快就能改过来了。
就有点像积雪的路,对于孩子来说,路面上的积雪只到脚踝。
而大人的习惯积雪可能就已经齐腰深了,这样想走出一条路来,大人的难度几何倍数增加。
在12岁之前,这个是非常容易改正的。越长大困难是成倍的增长的。
3-12岁的是培养好习惯的
黄金时期
12-18岁是最后一个机会,
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孩子的很多习惯可能终身很难养成。
不同年龄的习惯清单
主要设计吃饭清单、睡觉清单、活动(运动)清单这三大部分。
主要执行,睡前清单、洗澡清单、整理床铺清单、整理玩具清单等。
主要执行放学后清单、做作业清单,月打卡检视、整理书包、书桌、衣橱及房间、还需要学会洗碗、拖地等日常家务行为。
主要执行的包括抓青蛙、统计番茄、安排执行周、月的计划,可以整理旅行及小型活动的策划等。
清单的使用,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行为规律、习惯养成的一种工具。
他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界限,避免父母们说教或者是陷入无意义的指责,培养孩子更多自主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