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液放太满,镜片未沉入护理液而是浮在边沿,拧镜盖导致压碎。
护理液放太少或者未放,颠簸致镜片粘在盖子边沿,拧镜盖压碎。
镜片凹面朝下与盒底形成真空,用手或吸棒使劲取镜捏碎。
应对方案:镜片清洗完毕后,切记将凹面向上放置于镜盒内,注入2/3护理液,盖上盖子前确保镜片沉入护理液。2、洗着洗着就碎了?把镜片放在单指上洗片致碎裂;
有划痕镜片使劲往下压未控制力度致碎片;
经常用锋利指尖划片致划痕变裂痕;
拇指和食指垂直拿片,未控制力度,致捏碎;
洗镜片时单手翻转镜片(有些小孩喜欢玩镜片),用力不好致碎片。
应对方案:护理液清洗时,将镜片放置于手掌中揉搓清洗,取放时要控制力度,切勿让镜片受力不均。(冬天时手捂热再操作,不然手冰冷僵硬易出现操作失误)3、摘下镜片就碎了?镜片有裂痕或划痕,晨起又未经充分润滑,因早上醒来时眼睛干涩,镜片会稍紧,用力垂直取镜时,易导致镜片破损。
从吸棒上取下镜片时,直接捏着镜片两边端起而不是从旁边滑出,致破裂;
从吸棒上取下镜片时,不能只捏住镜片边角,当吸棒吸太紧的时候,容易破边。
应对方案:晨起镜片紧贴,取镜前确保镜片充分润滑活动后再取,从吸棒上取镜片要从边上滑出。4、镜片滑落,踩碎戴镜时镜片滑落到地上很难找到镜片,在找镜片过程中不慎踩碎。应对方案戴镜摘镜身体一定要紧贴桌面,不要有缝隙,即使镜片滑落,也会掉在桌面上,易于找寻。
若镜片丢失,第一时间坐在原地保持不动,让旁人也不要随意走动,确定脚下没镜片,然后慢慢仔细找。
找到镜片时,如凹面朝上,手指蘸水轻轻粘起来即可;
如凸面朝上,用吸棒轻轻吸起来即可。
否则可能导致镜片划伤或碎裂。
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碎片呢?角膜塑形镜一定要放置在相应的角膜接触镜专用保存盒内;
镜盒中护理液必须没过镜片,双氧水杯注意刻度线;
严禁在水槽里洗镜片。%的自来水样本里有棘阿米巴原虫不说,至少有50%的丢失或碎片发生在冲洗过程中。标准做法是:在专用托盘中,把镜片放在掌心清洗,这样既安全又洗的干净;
用吸棒取镜的患者,把镜片从吸棒上取下时切忌过快,要用手指分别夹住镜片的前后表面,轻轻的从侧方移出来,否则容易弹飞或者捏碎;取下镜片清洗完要及时放回镜盒;
旅行时,镜片一定随身携带,不要托运。选用可以固定镜片、避免震荡的镜盒对防止碎片可能有帮助;
镜片万一掉桌上或地上,不要着急,先看哪一面朝上。如果凹面朝上,手指蘸水抓住镜片边缘直接拿起来,切忌在地上拖动镜片,否则会严重磨损镜片。如果凸面朝上,不要尝试用手去取,直接用吸棒吸,任何其它尝试都可能损伤甚至弄碎镜片;
角膜塑形镜一定要细心护理,指甲定期剪,配戴、存放时都要小心,避免因碎镜或划痕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爱护镜片,别让开心变揪心!小梦有话说
视力不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诊断,原因可能是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具体诊断需要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幼儿园、学校都会进行体检,其中视力检查必不可少。而面对孩子拿回来的数据,很多家长会看的一头雾水,甚至产生疑问:“孩子视力不到1.0就是近视吗?”
这个是不一定的,首先家长需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视力和屈光状态的正常水平,如果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正常水平,家长需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相关检查。
清晰的“视界”千篇一律,而模糊的“视界”却各有各的模糊。今天鸭鸭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除近视外也会让孩子表现为视力不达标的三种情况:远视、弱视、散光(本文暂且排除了眼底病以及其他眼部器质性病变及眼外伤等造成的视力下降情况)。
远视
急急急!孩子4岁,检查结果:远视,视力0.6,是否属于发育异常?4岁0.6的视力是正常的,幼儿远视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远视眼是什么?
远视指平行光束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球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会出现远视眼。
幼儿为什么会有远视眼?
由于新生儿的眼轴较短,所以新生儿大部分生下来就是远视眼,程度约为+3D(远视度),属于生理性远视,也是一种“远视储备”。成年人正常眼轴是24毫米,而新生儿的平均眼轴约为18毫米。
用球类来类比眼球的话,新生儿的眼球可以看作是一个橄榄球,成人的眼球则像一个体积更大更圆的篮球(备注:成人眼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眼轴随之增长,视网膜位置随之后移,像也会逐渐由视网膜之后转变为落在视网膜上。此后随着生长发育眼睛的远视度数也会逐渐降低并趋于正视,这个过程称之为人眼的“正视化”。
由此可知在一定的年龄段内,儿童的视力是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所以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而这一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
各年龄段儿童正常视力值:
但并不是视力达到同龄人的的标准,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也是达标的。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儿童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近距离用眼日益普遍,加上户外运动不足,往往会导致孩子“远视储备”的过早消耗,从而逐渐发展成近视。
各年龄段儿童正常屈光状态(远视储备):
辟谣小贴士
近视是指看得清近处但看不清远处,远视是不是能看清远处却看不清近处呢?错!由于人眼具有调节功能,并且孩子的调节能力强于成人,所以在正常远视储备范围内看远看近不受影响。而当出现高度远视时,则表现为看远看近都看不清,需要通过配镜进行矫正。由于远视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由此导致远视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弱视
配戴了眼镜还是看不清,医生检查说孩子这是弱视了。
弱视发病率高达3%,严重影响视觉质量,主要表现之一便是矫正视力的不达标。弱视是什么?
弱视主要发生在视觉发育期,弱视患者眼睛本身的眼部结构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眼底病或其他器质性伤害,但是佩戴了矫正眼镜后单眼或双眼视力仍然低于该年龄段应有视力的正常值。
弱视的分类
根据患病的不同原因,弱视共分为四类:
1.斜视性弱视: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病史。
2.屈光参差性弱: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过大引起。
3.屈光不正性弱视:由中高度远视、中高度散光、高度近视引起。
4.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疾病。
弱视的症状表现
弱视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弱视眼视力低下,弱视儿童经常会出现视物喜近,看电视眯眼,视物头位偏斜、斜视以及眼球震颤等现象。
对于单眼弱视的儿童,弱视眼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时,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因此,婴幼儿的第一次眼科检查6个月就需要开始,后期随着婴幼儿发育,也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视觉异常,及早的进行治疗。
散光
孩子反馈视物模糊、重影,做作业时总把7看成1,是什么问题呢?孩子可能存在散光。散光是什么?
在过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近视或远视患者都是由于眼轴的长短或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不同,使得成像无法落在视网膜上,而散光则是因为角膜形态不规则,导致某些角度进入眼睛的光线无法很好地聚焦。
举个例子,我们将相机镜头比作是眼内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的缩影,而不平整的角膜就好比是刮花了的镜片,无法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散光典型症状就是视力下降,而且在细节的分辨上比单纯的近视更差。
散光度数高了后,还会出现看东西重影、变形、夜晚视力比白天更差、眼睛更容易出现疲劳。
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散光可能也会相伴出现,并且会加快近视的发展速度。在验配眼镜时,混合有散光的矫正也比单纯近视复杂。一些高度散光的患者即使配戴眼镜,也可能无法全部矫正,视觉质量不理想。
散光可否进行防控?
很多散光都属于先天性散光,所以无法预防,后天的外伤也可能导致散光。相比于近视度数,散光度数的变化相对稳定和缓慢。
如果每年都有明显的快速增长,就要考虑圆锥角膜的可能。而圆锥角膜是一种致盲眼病,医院通过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手段可及早发现。
人类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视力则是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视力不到1.0是一种症状的表现而不是结果,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不能依靠想当然的认知去判断,而需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确诊并进行相应的矫正与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ssjzxs/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