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斜视矫正手术 >> 正文 >> 正文

儿童斜视共同性内斜视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18-5-31

陈林义叶龙玲

导语

共同性内斜视是斜视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2岁-5岁的儿童,其中以2岁-3岁发病占绝大多数。常见的有一下几种类型。

1

先天性内斜视

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六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发生原因不明,可能有家族遗传史。其临床特征如下:

1

发病早,多在出生时或出生以后六个月内发病。

2

斜视角大,多数在40个三棱镜以上。

3

斜视角稳定,远近斜视角一般相等,斜视度较稳定,不受调节等因素影响。

4

屈光状态多正常,绝大多数患儿多属正常范畴的轻度远视,而且两眼屈光度多相等,戴镜矫正眼位无效。

5

视力良好,因多数患儿采用双眼交替注视,故单眼视力一般良好,但双眼单视功能多缺乏。少数患儿系单眼恒定性内斜视,斜视眼多为弱视。

6

功能性外转抑制,系交叉注视引起,如向右边看是用左眼注视,向左边看时用右眼注视,因不需要眼球的转动而造成外转功能的抑制,其实并非是外展神经麻痹,如突然将患儿头转向对侧,即可发现其外转功能仍良好。

7

患者常同时伴有隐性眼球震颤,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以及垂直性眼位分离等。

治疗:

①矫正屈光不正。

②如为单眼恒定性内斜,应注意治疗弱视。

③如在2岁以前手术,尚可获得周边融合的可能。

④为了防止将来形成外斜视,手术应适当欠矫,以双眼内直肌后徙为主。

2

后天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

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25%,是其主要类型之一,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又将其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又称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内斜视的发生系因未经矫正的远视及外展融合储备力的不足引起。外展储备力的大小与健康及精神状况有关,健康状况好时外展储备力强,差时外展储备力弱,这可能是导致间歇性内斜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征如下:

①常在1岁以后发病,但多为2岁-3岁。

②多为中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度常在+5.00D左右,戴镜可矫正其眼位。

③开始斜视角多不稳定,呈间歇性内斜,并逐渐转为恒定性内斜,斜视眼多为屈光度高的眼。

④患儿可同时伴有单眼或不同程度的双眼弱视。

⑤AC/A比值一般在3-5个棱镜以内。

⑥1%阿托品液滴眼,调节麻痹后多数患儿眼位可完全恢复。

治疗:扩瞳后验光配镜(眼镜处方原则见屈光不正一章),多数患儿眼位能完全恢复。如患儿不能接受配足的眼镜,可用0.5%阿托品液点眼,每日一次,共半月,帮助其逐渐适应。定期门诊随访及扩瞳验光,根据眼位及屈光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对单眼弱视患儿要同时对优势眼进行遮盖治疗,待双眼视力相对平衡后,可配合融合功能训练,扩大融合范围。

?

给大家举一个调节性内斜视的案例(图片)

戴镜前

戴镜后

大家可以看出,患者在没有矫正远视屈光度前,斜视非常明显,在矫正了远视屈光度后,眼位正位。这就是调节性内斜视。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又称高AC/A调节性内斜视。多因辐辏功能过强超过了外展储备力引起,患儿AC/A比值较高。其临床特征如下:

①多在2岁-3岁发病,初期斜视角较小呈间歇性,以后可逐渐变为恒定性内斜视。

②扩瞳验光多为远视性屈光不正,但常在生理性范畴之内,按常规戴镜眼位矫正不理想。

③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

④AC/A比值高

⑤亦可同时伴有A-V综合征

治疗:a.戴双光眼镜,使其看近时调节放松,双光眼镜上半部远用,下半部另加+3.00D为近用。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放松及眼位的恢复,逐渐减少屈光度。

b.可选用1%匹罗卡品或0.01%-0.%碘磷灵滴眼,可使调节痉挛,减轻因调节而引起的集合,降低AC/A比值,促进眼位的好转。碘磷灵为强缩瞳剂,可引起虹膜囊肿,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除调节因素以外还同时伴有解剖的异常及早期的眼外肌不全麻痹或开始为调节性内斜视但未能及时治疗,最后即使矫正了屈光不正眼位也不能完全恢复等因素有光。其特点为:

①佩戴矫正眼镜后眼位可部分恢复。

②斜视角较稳定。

③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

治疗:a.矫正屈光不正。b.治疗弱视。C.对残余部分的斜视可手术矫正。

3)非调节性内斜视

病因尚不清楚,多在幼年发病,无明显的屈光不正,亦可能有轻度远视或近视,斜视角较大,戴镜一般不起作用。单眼斜视者,斜视眼多同时伴有弱视。根据其特征,常分为以下三型。

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看远时可呈正位或内隐斜,但看近时内斜则明显。戴双光眼镜或滴强缩瞳剂无效。需行单眼或双眼内直肌后徙手术矫正眼位。(页图片)

分开不足型:看近时斜视角小于看远时斜视角,因看近时常呈内隐斜或轻度内斜,故双眼视功能较好,但同视机检查分开幅度小。需行外直肌加强术。

基本型:看远看近时的斜视角大致相等,AC/A比值正常,无集合过强或分开不足等特征。需手术矫正眼位。

4)继发性内斜视

常包括下列几种情况。继发于眼外肌麻痹:指外直肌或垂直肌原有轻度麻痹,但可通过融合功能控制而保持正位,一旦失去代偿即可呈现出眼位的偏斜,因多可交替注视,故视力正常。

因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故早期手术矫正眼位预后良好。

继发于手术后:内斜矫正不足或外斜过矫所致。内斜矫正不足可通过调整眼镜补偿,外斜过矫在20个三棱镜以内多数能自行恢复。保守治疗无效可再次手术。

知觉性内斜视:出生后早期单眼或双眼的器质性病变,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视神经萎缩等疾病造成视力的严重障碍,加上婴幼儿辐辏功能多较强,故较易继发内斜视。

陈林义

著名小儿斜弱视专家

今天大家学习了内斜视的相关知识,对内斜视也有了充分了解。孩子出现斜视后,不要慌张,医院就诊进行检查,并配合医生治疗,切勿盲目的在未就诊前做任何按摩、针灸等治疗。要在就诊后,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治疗。以免盲目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延误病情。

陈林义工作室

小儿眼科患者群

來院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白颠疯早期证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