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当人的双眼视轴平行,维持双眼黄斑中心凹注视,才能产生双眼单视觉功能。复视和混淆视均给患者带来极度不适,视中枢就主动抑制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冲动,长期会导致弱视发生,称之为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中心视力、空间定位能力、对比敏感度)损害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
病因
开始由于斜视双眼看同一个景物时会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引起的视紊乱现象,斜视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产生冲动被视中枢反馈抑制,久而久之形成了弱视。因长期斜视造成异常视网膜对应,形成旁中心注视。
1.内斜比外斜的弱视发生率高;内斜视发病较早,常发生在双眼单视功能形成之前,所以弱视易发生。外斜视一般发病较晚,斜视眼黄斑抑制较轻,一旦斜视被矫正之后易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较好。但斜视发生得越早,弱视程度越深,如不及时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小。
2.恒定性斜视比间歇性斜视弱视发生率高。
3.斜视是弱视的原因,弱视是结果,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尽早矫正斜视是弱视治愈的关键措施。
4.斜视发生的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的程度越深。一般发生在3岁前的斜视性弱视,不易治愈。
5.单眼斜视易发生弱视,单眼斜视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程度越深。而交替性斜视由于两眼存在交替注视和交替抑制,其抑制是暂时的,故不易形成弱视。
1.配戴矫正眼镜
对于伴有内斜视的远视患儿,配镜度数首先从矫正眼位角度考虑,其次才是矫正视力。对于内斜视中调节过强的患儿,可以过矫+1.00D左右。伴有外斜视的远视患儿,配镜度数以达到最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为宜,+3.00D以内者可以不戴镜。对于伴有内斜视的近视患儿,配镜度数以达到最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为宜。对于伴有外斜视的近视患儿,配镜度数应以尽量提高矫正视力的前提下,配足度数或适当过矫。
2.弱视训练
(1)遮盖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单眼严格遮盖法: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
2)双眼交替遮盖法: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单眼斜视性弱视。
3)半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上升到0.7以上的患儿。
4)短小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已恢复正常但仍低于健眼者,为巩固疗效,可在做作业或看书时遮盖健眼,平时不遮盖。
(2)后像疗法是弱视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作用有两方面:纠正偏心固视、提高视力。
(3)红色滤过片法
(4)海丁格刷刺激黄斑细胞发育,提高黄斑视功能。
(5)压抑疗法应用阿托品等散瞳药物,将健眼瞳孔散开,强迫患眼注视。
(6)精细目力训练法弱视儿童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是就是有意识的强迫弱视眼专注某一细小目标,使其弱视眼中被抑制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解除抑制,从而提高视力。
(7)视觉刺激疗法适用于中心注视及中低度弱视,无需遮盖,疗程短,有图画游戏,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也可用于旁中心注视,易接受,但对旁中心注视效果差,有眼球震颤者无效。
3.手术治疗
1~3岁内发生的斜视如果在配戴矫正眼镜后仍残留内斜视,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斜视,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健全与完善。3岁以上经过弱视训练或治疗后,视力已恢复正常,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有利于巩固正常视力,并建立并完善双眼视觉功能。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斜视,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在1~1.5周岁内完成手术为宜。新生儿斜视的早期手术,对于建立双眼视觉和防治弱视意义重大。
来源:医学配镜中心朱彦霖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