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斜视矫正 >> 斜视矫正手术 >> 正文 >> 正文

眼视光学培训讲义下册

来源:斜视矫正 时间:2021-8-24

眼视光学培训讲义

(第一版)

医院视光中心内部培训资料

目录

、眼视光的现状和未来罗永锋

、眼视光相关眼解剖和生理。李建波

3、光学基础知识韩亚萍

4、屈光不正李建波

5、弱视(概念、分类、诊断、治疗原则)韩亚萍

6、斜视概述李建波

7、常见眼病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罗永锋

8、弱视训练设备的使用肖梦柯

9、眼科常用设备功能概述王改红李一利

0、客观验光(检影验光)李建波

、主观验光一(镜片箱的使用)张江

、主观验光二(综合验光仪的使用)韩亚萍

3、眼镜处方原则韩亚萍

4、镜片基础知识张江

5、镜架基础知识周路瑶

6、眼镜加工制作概述魏国锋

7、视功能检查李建波

8、视功能异常结果分析及训练方法韩亚萍

9、角膜接触镜总论韩亚萍

0、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概述韩亚萍

、角膜塑形镜概述李建波

、角膜塑形镜售后及护理阮靖楠

3、考核李建波韩亚萍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李建波

第一节综合验光仪的结构

综合验光仪的总体结构包括控制台、支架结构、座椅、验光盘和远近视标等部件本章节仅介绍与验光工作关系密切相关的验光盘和远近视标等主要部件。

一、综合验光仪的主要部件

综合验光仪的主要部件包括验光盘和远近视标两部分。

、验光盘验光盘附设以下结构

()视孔。

()主透镜组包括球镜组与柱镜组。

(3)内置辅镜。

(4)外置辅镜:包括交叉圆柱透镜(Jacksoncrosscylinders)和旋转式棱镜(Risleyprism)。

(5)调整部件。

、视标

()投影远视标。

()近视标。

二、验光盘

俗称“肺头”或“牛眼”,附设视孔、主透镜组、内置辅镜、外置辅镜和各调整部件。

、视孔位于验光盘的最内侧,左右各一,为被测眼视线透过的通道,视孔周边附有柱镜轴向刻度和柱镜轴向游标

、主透镜组

()球镜

)焦度范围-0.00D~+0.00D。

)级差0.5D。

3)调节方法

①球镜粗调手轮位于内置辅镜刻度盘的外环,每旋一档增减3.00D球镜焦度(图-4)。

②球镜细调轮盘每拨一档增减0.5D球镜焦度。

③球镜焦度读窗位于球镜细调轮盘内侧。

()柱镜

)焦度范围0~—6.00D。

)级差0.5D。

3)轴向0~80°。

4)调节方法

①柱镜焦度手轮位于验光盘的最下方,每旋一档增减0.5D柱镜焦度。

②柱镜焦度读窗位于柱镜焦度手轮内上方。

③柱镜轴向手轮位于柱镜焦度手轮外环。柱镜轴向手轮的基底部可见柱镜轴向游标和柱镜轴向刻度盘。旋动柱镜轴向手轮,可将游标调整指向预期的轴向刻度(图—7)。旋动柱镜轴向手轮时可见视孔区的柱镜轴向游标发生联动,两游标指向的轴向刻度一致。

3、内置辅镜

()内置辅镜手轮位于验光盘外上方,每旋动一档视孔内更换一种功能镜片。

()内置辅镜功能盘内置辅镜手轮基底部有一标有各种辅镜功能英文缩写的轮盘,调整内置辅镜手轮,使选中的英文缩写位于垂直向,则视孔便内置相应的内置辅镜。

)O、O(Openaperture)无镜片或平光

)OC(occluded)遮盖片。

3)R(retinoscopylens)视网膜检影镜片,通常为+.50D的透镜,适用于工作距为67cm的检影检测。

4)PH(pinholes)mm直径小孔镜片,用于排除被测眼非屈光不正性视力不良。

5)P35(35°polarizeFilter)35°偏振滤镜,用于验证双眼矫正试片的屈光量是否平衡;检测隐斜视、固视差异、影象不等和立体视觉等。

6)P45(45°polarizefilter)45°偏振滤镜,与35°偏振滤镜同时使用,功能略同。

7)RL(redlens)红色滤光镜,用于检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隐斜视等。

8)GL(greenlens)绿色滤光镜,与红色滤光镜同时使用,功能略同。

9)±.50(crosscylinder)0.50D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远用球镜试片焦度的检测和老视的检测。

0)RMH(redhorizontalmaddoxrod)红色水平马氏杆透镜,用于检测水平向隐斜视。

)RMV(redvertiealmaddoxrod)红色垂直马氏杆透镜,用于检测垂直向隐斜视。

)WMH(whitehorizontalmaddoxrod)无色水平马氏杆透镜,功能同红色水平马氏杆透镜。

3)WMV(whiteverticalmaddoxrod)无色垂直马氏杆透镜,功能同红色垂直马氏杆透镜。

4)6△U(6△baseupprism)6△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水平向隐斜视、近水平向斜视角及AC/A。

5)0AI(0Abaseinprism)0△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远垂直向隐斜视及近垂直向斜视角。

4.外置辅镜

()交叉圆柱透镜Jacksoncrosscylinders。

)外环标有P和A两字母,P示焦力轴向,A示翻转手轮轴向。

)内环内镶交叉柱镜,边缘标有红点和白点,红点示负柱镜轴向,白点示正柱镜轴向。

3)翻转手轮位于外环A字母处,旋动翻转手轮,可见内环围绕手轮所存的轴向翻转(图-)。

()旋转棱镜Risleyrotaryprism

)内环内镶三棱镜透镜。

)外环为三棱镜底向的刻度盘,通常将刻度盘的0位对准垂直向或水平向。

3)底向手轮位于外环边缘,测试时旋动底向手轮,可见内环的发生联动,内环边缘上的底向游标指向外环的刻度,提示测定的棱镜底向和三棱镜度。

5.调整部件

()垂直平衡手轮及垂直平衡游标用于使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双被测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

()光心距手轮及光心距读窗用于测定当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双被测眼瞳孔中心水平向对齐时,双侧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单位为mm。

(3)额托手轮及镜眼距读窗用于调整并测定被测眼前主点与试片透镜后顶点的间距。

(4)集合掣用于调整双侧验光盘的集合角度及双侧视孔透镜的光心距。

三、视标

、投影远视标

()视标投影仪采用白炽光将检测视标的影象投照在视标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偏振光折射向和单色光的波长均要求符合规范。主要结构如图l-6所示。

()视标遥控器视标投影仪的各项功能以功能键的形式排列在遥控器上,验光师可根据屈光检查的需要按动功能键,从而控制视标投影仪的各项功能。

(3)常用视标

)E视力视标、环形视力视标、数字视力视标及儿童视力视标(visualactiontest)图-8

①配合镜片球镜验光试片和圆柱透镜验光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或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测定裸眼视力,定量分析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屈光矫正情况。

)散光盘视标(astigmaticdialstest)

①配合镜片圆柱透镜验光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所在的轴向和焦量。

3)红绿视标(red-greentest)

①配合镜片球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

4)远交叉视标(farreticletest)

①配合镜片±.50内置辅镜和球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球镜验光试片矫正焦量。

5)斑点状(蜂窝状)视标(dotstest)

①配合镜片交叉圆柱透镜和圆柱透镜验光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柱镜验光试片的轴向和焦量。

6)偏振红绿试标(polarizedRandG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联合球镜验光试片。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双眼戴验光。试片后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7)双眼平衡视标(binocularhalance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联合球镜验光试片。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双眼戴验光试片后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8)worth四点视标(worthfourdotstest)

①配合镜片红色滤光镜和绿色滤光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眼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力。

9)立体视视标(stereo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立体视功能,并辅助诊断隐斜视。

0)水平对齐视标(horizontalcoincidence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水平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象不等。

)垂直对齐视标(verticalcoincidence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及垂直向隐斜视,定量分析双眼影象不等。

)马氏杆视标(Maddoxrodtest)

①配合镜片垂直或水平马氏杆透镜联合旋转棱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隐斜视。

3)十字环形视标(crossringtest)

①配合镜片红色滤光镜、绿色滤光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隐斜视。

4)偏振十字视标(polarizedcross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联合旋转棱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分析隐斜视。

5)十字固视视标(reticlefixation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性分析被测双眼同视差异。

6)钟形盘视标(clockdialstest)

①配合镜片偏振滤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旋转性隐斜视。

、近视标

()近视标刻度杆竖直固定于验光盘上方,近距离检测时翻下,附有公制及英制长度单位刻度,近视标盘可在刻度杆上移动,从而精确控制检测距离。

()近视标盘为一开孔的双层纸板,纸质近视标卡夹于纸板中间,可通过旋转近视标卡使不同的近视标自纸板夹的孔隙中露出,供近距离检测时使用

(3)常用视标

)近E视力视标、数字视力视标和字母视力视标(nearvisualaction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近距离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视力及近矫正视力。

)近交叉视标(nearreticle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交叉柱镜辅镜和球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适宜的老视处方。

3)近十字视标(nearcross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球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或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调节量及比较性调节。

4)近散光盘视标(nearastigmaticdials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和柱镜试片。

②测试方式单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近距离散光。

5)横向单行视标(horizontaluniline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6△底向上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近水平向斜视角及AC/A。

6)纵向单列视标(verticalunilinetest)

①配合镜片基础试片、0△底向内三棱镜辅镜及旋转棱镜。

②测试方式双眼测试。

③测试目的定量分析被测眼比较性集合和近垂直向斜视角。

第二节验光前准备工作

一、开启电源

开启电源总掣,分别检视投影视标、近读灯、检影镜、座椅制动开关是否接电。

二、视孔试片恢复0位

检查验光盘视孔试片的球镜读窗和柱镜读窗,若前次验光的球柱镜试片留置于视孔应旋动球镜焦度手轮及柱镜焦度手轮将视孔试片回“0”。

三、调整被测眼高度

嘱被测者取舒适姿态坐于检测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对侧墙面上悬挂的视标板的坐标中点相对。

四、调整垂直平衡

旋动垂直平衡手轮,观察被测双眼与视孔垂直向相对位置,务使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被测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通常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五、调整光心距

、瞳孔间距的检测旋动光心距手轮,将电脑验光仪所测得的瞳距数值输入光心距读窗。旋动柱镜轴向手轮,使视孔边缘的柱镜轴向标记对准轴向刻度盘90°位置,然后微量旋动光心距手轮,务使被测眼瞳孔中心与上下柱镜轴向标记呈直线对齐。使双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间距等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的间距。调整完毕后,可于光心距读窗读取眼镜处方远用光心距(同于被测眼瞳孔间距)数据,单位为mm。

、视线距的检测由于视线是注视目标与注视眼黄斑的连线,故将眼镜的光学中心放置于视线上则更为合理.

六、调整镜眼距

嘱被测者的额部与额托紧密稳定接触,检测者可从镜眼距读窗观察被测眼角膜顶点的位置,观察距离约为0cm.

七、调整集合

在进行近距离检测时,双被测眼必须同时内收才能注视同一近目标,矫正试片必须适当等量向内倾转,以保证被测眼视线能垂直通过视孔试片透镜的光学中心。

第三节近视与远视的标准验光流程

操作步骤

一、雾视

利用光学透镜的聚散作用,将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的焦点(或焦线)转移到视网膜的近前方,从而缓解被测眼调节张力的方法称为雾视法。

、根据客观屈光测定的处方(包括电脑验光处方、检影验光处方或原眼镜焦度计检测分析处方)给被测双眼投放球镜和柱镜试片组合。

、若被测眼为远视眼,因综合验光仪不兼备正柱镜,须进行处方转换,方法如下

求和变号转轴:

例4—测定处方:+3.00+.50×90

转换处方:+4.50-.50×80

3、将右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左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

4、近视与远视雾视双眼都同时加.50的正球镜

5、雾视时间为5~0min。

二、去雾视

、将右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左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C”,先测右眼再测左眼。

、投放单行0.6或0.7视力视标。

3、近视眼以0.5D为梯度逐步减少视孔负球镜焦度;远视眼以+0.5D为梯度逐步增加视孔正球镜焦度,直至被测眼只能看到0.6或0.7稍微模糊为止。

三、散光盘视标检测

散光盘为由均匀间隔的放射状标线组成的视标,可从主观角度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又称扇形盘、经线盘、钟面盘或射线盘等。

、双眼已完成雾视去雾视。

、将双眼柱镜试片调整为0。

3、投放散光盘视标。

4、嘱被测者指出黑细而清晰的标线的轴向。

5、确定柱镜试片轴向。

6、小刻度时钟数字乘30规则。

7、轴向确定后,以-0.5D为梯度递增柱镜试片焦度,直至散光盘各轴向的标线象清晰度一致。

四、红绿视标检测

红绿视标检测系利用色象差的原理定量分析在屈光检查的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

、通过散光盘视标检测,被测眼的粗略散光已基本矫正,但仍处于低度雾视状态

、投放红绿视标。

3、嘱被测者先看绿色视标再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比较红绿视标里的数字那边更清晰

4、近视

()若红视标里的数字比绿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欠矫,加-0.5D的负球镜。

()若绿视标里的数字比红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过矫,减-0.5D的负球镜。

(3)直至红绿视标一样清楚为止。

5、远视

()若红视标里的数字比绿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过矫,减+0.5D的正球镜。

()若绿视标里的数字比红视标里的数字清楚,则说明欠矫,加+0.5D的正球镜。

(3)直至红绿视标一样清楚为止。

五、交叉圆柱透镜调整柱镜试片轴向与焦度

交叉圆柱透镜,又称Jackson交叉柱镜,是在两个互为正交的子午轴向上具有量值相同、性质相反的复合式圆柱透镜,在屈光测定的过程中用于对客观屈光检测或散光盘视标检测发现的规则性散光的轴向和焦度进行微调,也用于发现未知的规则性散光。

()、先精调散光轴向

、经过散光盘检测,被测眼的散光已被柱镜试片初步矫正,经过红绿视标检测被测眼的球性屈光不正已被球镜试片初步矫正。

、投放斑点状视标。

3、将右侧交叉圆柱透镜转到视孔前。

4、转动交叉圆柱透镜的外环,使其翻转手轮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图7-6-b)。当二者重合时发出轻微的咔啦声。

5、调整交叉圆柱透镜,使其负轴近水平设为A面。嘱被测者注意视标的清晰度。

6、旋转手轮,翻转交叉圆柱透镜,使其B面向前,令被测者比较A、B两面的清晰度。

7、若两面同样清晰,进行下一步骤操作;若不一样则向清晰的一面红点方向调整轴向。

8、确定柱镜试片轴向调整的量,原则上试片柱的焦度越高调整的量宜越小,通常柱镜试片≤.00…可每次调整0o,按进十退五法则精细调整;试片柱镜.00D宜每次调整5o,按进五退二法则精细调整。

9、重复(6)~(8)项操作,直至被测者诉交叉圆柱透镜两个面的清晰度一致。

0、移去交叉圆柱透镜,投放红绿视标,进行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

()、再精调散光焦度

、经过交叉柱镜的调整,柱镜试片的轴向已与眼的散光轴向重合。

、投放斑点状视标。

3、将P点方向与精确散光轴向重合。

4、翻转交叉圆柱镜,询问AB面哪面清晰。

5、若AB两面的清晰度相同,证实原试片柱镜的焦量适当,检测结束,进入下一步骤。

6、若AB两面的清晰度不同,让被测者注意清晰那一面。

7、若清晰面为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红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再合,证实原柱镜试片欠矫,加上-0.5D柱镜片。

8、若清晰面为交叉柱镜正柱镜轴向(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证实原柱镜试片过矫,减去-0.5D柱镜片。

9、若柱镜片精调散光度数是加了-0.50D的柱镜片,球镜上就要减去-0.5D(近视)或+0.5D(远视)的球镜片。

0、再次翻转交叉柱镜,重复上述6~9操作步骤,直至AB两面的清晰度相同,检测结束。

六、测视力

、经过交叉柱镜的调整后,已精确散光轴向与焦度。

、显示0.8~.0视标,测定被测眼最佳远视力。

3、近视眼逐步增加-0.5D球镜片,远视眼逐步降低+0.5D球镜片,直至看清.0视标且能分辨视标的开口方向。

七、再次红绿视标检测

同第四的操作步骤相同。

八、左眼验光流程

同上述的操作步骤,进行对左眼的测试,将右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C”左侧视孔辅片调整为“O”.

九、双眼屈光平衡检测

一、交替遮盖检测

、经过红绿视标检测和交叉圆柱透镜检测,基础试片组合已分别单独矫正了双眼的屈光不正。

、投放0.8~.0视力视标。

3、旋转辅片手轮,使双眼视孔置于无镜片或平光镜片O或O状态。

4、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0视标。

5、用无孔盖片遮盖左眼,使被测右眼单独注视视标3~5s。

6、用无孔盖片先遮盖右眼再遮盖左眼,使被测眼单独注视视标3~5s。

7、比较双眼所见视标的清晰度。

8、将清晰眼的球镜试片减-0.5D(远视加+0.5D)。

9、重复上述5~8步骤,直至确认双眼清晰度相同。

0、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将双侧球镜试片逐量同步加-0.5D(远视减+0.5D),直至双眼恰能看清.0视标。

二、棱镜分视检测

原理本检测系利用棱镜分视的原理进行,视标光线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向折射,注视眼透过棱镜观察视标,则视标象向棱镜的顶向移位。

、基础试片组合已分别单独基本矫正了双眼的屈光不正。

、将双眼的球镜试片减-0.75D~-.00D(远视加+0.75D~+.00D)。

3、投放0.8~.0视力视标,让双眼雾视只能看清0.8视标。

4、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双眼视孔位。并将双侧棱镜刻度。位旋到水平向,当发生“咔哒”声时证实棱镜刻度0位已精确固定在水平位。

5、旋动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3位上方三格(3△BU),左侧棱镜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3位下方三格(3△BD),则右侧旋转棱镜显示底向上的3△,左侧旋转棱镜显示底向下的3△

6、显示0.6的单行视标

7、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此时被测者应能看到上下两个分视视标,比较所见上下视标的清晰度。

8、被测者右眼所见为下方视标,左眼所见为上方视标。若诉下方视标较上方视标清晰,将右侧球镜试片减-0.5D(远视加+0.5D)。若诉上方视标较下方视标清晰,将左侧球镜试片减-0.5D(远视加+0.5D)。

9、重复上述第8步骤。直至确认双眼清晰度相同。

0、移去双侧旋转棱镜。

、投放0.8~.0视力视标。

、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0视标,将双眼逐量同步加-0.5D(远视减+0.5D)球镜试片,直至双眼看清.0视标。

十、最后红绿视标检测

操作第四与第七步骤相同,且注意是双眼同时。

老视眼验配方法

、在远视力矫正的基础上

、近用瞳距,使用近用视力表,放在33cm或40cm处,显示“井”字视标。

3、双眼内置辅镜旋转到±.50交叉圆柱透镜,看“井”字视标,询问是横线清晰还是竖线清晰,老花者会看到横线清晰

4、横线清晰说明有老花,双眼同时加0.5的正球镜,直至横竖线同样清晰,所加的正镜及时所需的初步近附加度数。

5、注视近用33cm或40cm处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6、先做NRA,双眼同时加正球镜(以+0.5D为增率),直至被测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性模糊,记录增加的正度数总量。

7、把综合验光仪中的度数重新调整到原先度数,并确认视标是清晰的。

开始做PRA,双眼同时加负球镜(以-0.5为增率),直至被测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性模糊,记录增加的负度数总量。

8、精确近附加=粗测近附加+NRA+PRA/。

9、试镜架试戴

)、把综合验光仪所验数据用插片的形式代替,插入试镜架。

)、试镜架要根据被检者眼睛的瞳距来挑选。

3)、如在试镜架插入的镜片过多,可把度数大的球镜片插入最靠眼睛的位置,一定要把柱。

4)、镜片插在试镜架表面,这样有助于调整散光轴向。

5)、被检者感觉试戴舒适后,可定处方,然后挑选镜架,加工配镜。

眼镜处方原则

韩亚萍

一、近视

、假性近视尽量恢复。

、真性近视一旦影响视力,患者又需要足够的远视力,一般应予以矫正。

3、青少年尽量足矫,最佳矫正视力

4、成年人所配眼镜度数既保证足够远视力,有能较为舒适的看东西为主。

5、远用度数尽量足矫,青少年建议全天佩戴,成年人如看近看不清阅读,可考虑用近用附加用于阅读。

6、外隐斜足矫,内隐斜欠矫

二、远视

、任何年龄,只要出现视力下降、视疲劳和或眼位异常等症状时,需足矫

、对于6岁以下少年儿童、交流困难、眼位异常和弱视患者,需散瞳验光全远视,复瞳检查显性远视。

3、一般情况下,全矫是指阿托品等药效较强的散瞳药散瞳检查的全远视度数减+00D的调节张力

4、远近视力均下降,配镜矫正。高度数远视难接受一次性全矫正者,可先配欠缴能接受的度数的镜片,数月后再过渡到全矫正(一般三个月到半年)

5、内隐斜一定要全矫,外隐斜要欠矫。

6、远近视力正常,只出现视疲劳,配镜看近用。

7、无眼位异常者尽量全矫,至少矫正显性远视,以提高视力或消除视疲劳。

注:远视尽量全矫;外斜、初次戴镜不接受者,可先欠矫,循序渐进后尽量足矫

三、散光

、尽量矫正影响视力的那部分散光

、低度数的,0.50左右的少量散光,可以不配;假如合并有弱视,则要配镜。

3、斜轴散光或者逆规散光,需要配镜,且轴向准确。

4、对于度数高的散光,初戴适应不了,可以先配一半,以舒适适应为主,再逐步验配至正常。

四、渐进镜片验配原则

、远用度数:近视可欠矫;远视足矫;散光宜浅不宜深,一般不变,当加散光能减球镜时可降散光。

、近用Add:考虑顾客的需要的近用距离;左右眼尽可能一致,如不一致,重新测量远用广度。

3、注意点:屈光参差时应谨慎;

4、早戴渐进容易适应。

5、明确验配的目的?是控制近视还是解决看远看近模糊的问题。

6、对于控制近视的镜片,首先明确近视产生的原因,然后合理有效的采取控制的方法、方法合理有效是原则。

7、对于解决看远看近模糊的镜片,要讲清镜片的优缺点,让顾客享受优点,避免缺点,提高满意度。

8、顾客有多功能镜片的需求、镜片具备所需功能

镜片基础知识

张江

一、镜片的发展史

3世纪.5的玻璃作为制镜材料,后来随着发展出现了冕玻璃及高折射率的火石玻璃和钡玻璃镜片。0世纪40年代,发现第一代光学聚合物PMMA,它由于一些光学特性的缺陷很快被0世纪50年代PPG公司发现的CR39所代替,PMMA现在用来生产.5折射率的树脂镜片。镜片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市场上不仅有.5折射率还有其他不同的材料不同折射率的镜片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比如PC片,高折射率的树脂镜片,染色镜片等。

二、镜片的材料

主要有三种,天然水晶、玻璃和树脂

天然材料(水晶):天然透明的石英结晶体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折射率和密度略高于光学玻璃,因为光学性能比较差和其他缺点,基本被玻璃和树脂镜片替代。历史发现水晶透镜远在公元前00-年就已出现,甲骨文中对“疾目”,“目盲”的记载据考古发掘,在这段历史时期,水晶器工艺已有很大提高。这时候水晶圆珠、扁珠、环都已抛光,晶莹剔透已具备磨制透镜镜片的工艺要求,它们具有扁平的器型,本身就有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天然水晶镜片的优点是硬度高、耐高温、耐摩擦、热膨胀系数小、不易潮湿;缺点是硬度大研磨加工困难、透光率低、密度大很重、天然水晶质地不纯、视物重影、价格昂贵。

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玻璃逐渐代替了天然水晶,逐渐成为制镜材料,我国使用玻璃镜片已有00多年历史。玻璃材料又分普通玻璃和光学玻璃,制镜用的光学玻璃分低折射率玻璃和高折射率玻璃,现在我们常用的是高折玻璃,低折玻璃杯树脂镜片取代,是因为玻璃镜片比较重,容易碎,抗冲击性能差。玻璃材料的镜片可以添加不同的元素使其折射率提高,玻璃材料最高折射率可达.9,而树脂镜片目前最高的折射率是.74。因为玻璃镜片折射率更高,磨边后的边缘越薄,所以高度数人群可以选择玻璃镜片,这样装配起来的镜片更美观,但是一定要注意佩戴和使用的安全,防止镜片的破损。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一些原本为航空领域研制的材料逐渐民用化,树脂材料逐渐应用到眼镜领域,为眼镜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不仅满足配镜者轻薄的要求,而且戴起来更安全,视觉清晰。

树脂材料可以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热固性材料:具有加热后硬化的性质,受热不会变形,采用模压浇铸成型法。

热固性树脂的分子结构,圆形带有孔隙状,利用孔隙添加重金属,利用重金属改变折射率,重金属越多越稳定,镜片折射率越高。热固性树脂有多种折射率可以改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除此之外,孔隙还可以吸附颜色,染色更加方便。低折树脂添加的金属材料比较活泼容易出现氧化发黄的现象,高折材料添加的重金属成分比较稳定所以高折材料不容易出现氧化的现象。

①丙烯基二甘醇碳酸酯(CR-39)

CR39于40年代被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化学家发现,是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被称为CR39,折射率为.5、比重.3、阿贝数58-59,抗冲击、高透光率,可以进行染色和镀膜处理

②聚氨酯(MR、超韧)

年德国化学家奥托拜耳发现了聚氨酯,光学性能好、弹性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性好,阿贝数39-43之间,是目前生产高端树脂镜片的最佳材料,.6/.67/.74折

③不饱和聚酯(.56树脂)

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折射率为.56的光学树脂镜片,阿贝数低30-3,易发黄

热塑性材料:具有加热后软化的性质冷却后硬化的性能,可以重复加工,超清晰,超轻、抗冲击、00%防紫外线。

热塑性树脂PC镜片的分子结构是亲密链接的苯环形,无法向其中添加金属成分,折射率只有一种不会变化。而且因为PC镜片的分子结构是紧密链接的,所以PC镜片是抗冲击性最强的镜片。

①PMMA(亚克力或有机玻璃)

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制造镜片,折射率.49,色散58,比重.9,抗冲击性好,安全,由于受热易变形及耐磨损性较差等缺点,被CR39替代

②聚碳酸酯(PC)

PC材料于年被发现,之前用于CD产业,聚碳酸酯材料将热塑性材料重新带回了镜片领域,它的光学性质与其他镜片材料相媲美,具有出色的抗冲击性是玻璃镜片的40倍,又被称为宇宙片,适合运动型人士。折射率.59、非常轻、00%防紫外线、耐高温。缺点是阿贝数低、表面硬度低易划伤、热稳定性比较差、内应力大、加工困难、割边加工比较困难、粗磨时要干磨。

三、镜片材料的性能

光学:折射率、色散、透光率、光线吸收

物理:密度(比重)、硬度抗磨损、抗冲击性抗断开点、热变形

化学:耐腐蚀性、染色性

折射率:指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线在该透镜中传播速度的比值(折射率在一定程度上也用来衡量镜片的厚度。折射率值越大,镜片越薄)

色散:人眼所看到的太阳光是复色光,复色光经三棱镜后变成排列有序的单色光,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阿贝数:用色散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可以用来衡量介质的光线色散程度。阿贝数越高,色散越低,透过镜片看物体越清晰。镜片中阿贝数不小于30

透光率:也叫光透比,是反映透过镜片视物清晰程度的指标。透光率越高,视物越清晰。(与镜片的材料和镀膜有关)

比重:指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体积的镜片密度越大,镜片越重。

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能力

抗冲击性:试样抵抗冲击负荷作用的能力。

耐腐蚀性: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腐蚀

四、镜片的设计

镜片分为球面镜片和非球面镜片,球面:凸面、凹面使用球面的镜片,对于凸面或凹面任何一面使用球面其他面使用平面或环曲面的镜片也列为球面镜片。周边明显的变形,适应于屈光度低,角膜曲率较高的顾客,球面的周边变形和陡峭曲率更配。

非球面指单面或双面采用非球面设计的镜片。又分为单面非球和双面非球,单面非球包括凸面非球和凹面非球。

非球面镜片的优点:周边变形小,视物清晰,视野宽广,轻,薄,对脸型的改变小,更加美观

双非:双面非球面设计可以进行高度的像差补正

优点是视野更宽,视觉质量更高、所有光度的光学性能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尤其是高度数散光、厚度更薄,前表明更加平坦,镜片整体更轻薄

五、镜片的镀膜

通过在眼镜片表面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光学薄膜,防止镜片刮伤、减少反光、防水、防油污、防尘、防蓝光、防雾等。

镜片表面一般的镀膜顺序:紧贴镜片第一层是耐磨损膜,第二层是多层减反射膜,最外一层是顶膜。

第一层加硬层用来提高树脂镜片的抗磨损能力,采用了含有超微粒物质的加硬液,在镜片表面镀一层加硬膜,使镜片表面同时具备韧性和硬度,减少划痕伤害。

第二层是减反射膜,减反射膜又叫增透膜,光线通过镜片前后表面时不但产生反射还会产生折射,这些现象导致透光率降低,而且反射光使别人看到镜片外表面有一片白光,拍照时非常影响美观。镀了减反射膜的镜片光线透过率增强,视物更加清晰,反射和模糊的现象减少,配戴者感觉更舒适,而且眼睛能更清楚的被看到,镜片外观也更美。

减反射膜呈孔状结构,油污易浸润减反射膜内,产生污渍,所以最外层需要镀上一层抗油污抗水性能的顶膜。顶膜使镜片表面的分子结构更紧密,让灰尘无法进入,而且顶膜能使镜片表面疏水化,油和水滴难以在镜片表面停留,只能自动脱落,起到防水、防油渍的效果。它的原理和荷叶上滚动的水珠相同。另外随着社会发展,数码产品普及,防蓝光的膜层也应运而生,除此之外还有变色膜、防雾膜等。

六、镜片的分类

按焦点来分

无焦点:平光、棱镜片

单焦点:只有一个光度,不能满足看远看近都有需求的人

多焦点包括双光、三光、渐进多焦点

双光:分为远用区和近用区,拥有不同的底焦度,远用光度作为主片,近用光度作为子片。根据外形分为圆顶、平顶、一线双光

三光:看远看中看近,满足中距离工作者的需求,比如电脑工作者,收银人员等。但是像跳明显,佩戴者由近看远时能感受到到很大的变化

渐进多焦点:镜片上有多个不同光度,满足不同距离的用眼需求,适合老花人群,提供全程的清晰视力。

按功能来分:有抗疲劳眼镜、防蓝光眼镜、染色片、偏振片、变色片和驾驶镜.

镜架材质分类及特点

周璐瑶

眼镜材质分类有PC材质、TR材质、塑钢材质、碳素纤维、醋酸纤维素材质、海马尼材质、合金材质、不锈钢材质、钛材质、β钛材质

我们先了解一些常见的镜架材质

、PC材质

优点:材料价格较低。有一定的柔韧性。耐冲击(这就是被称为太空片的原因),皲裂但不会有碎屑崩裂。

缺点:表面喷漆不环保,漆层易剥落。舒适性较差,耐用性也不好。镜架无法因应不同脸型做出调整。

、TR材质

优点:材质透明度高。柔韧性好,镜片易安装,质地很轻。

缺点:表面喷漆处理,不环保,喷漆技术差的漆层也会很快剥落(好的大约2年)。

3、板材眼镜

材质:采用高科技的塑料记忆板材制造。

设计:专为广大时尚人士和追求品质生活的学子们度身定造。

特征:简洁内敛的设计风格,整体上表现出稳重的一面,使用了恰到好处的着色工艺。强调镜腿线条上的立体变化。

配件:镜脚和脚套完美的融合,似浑然天成一般,镜片形状极富个性化。

板材眼镜架主要材质:有板材、板材加钢皮两种。

性能特点:较轻,硬度大,光泽度好,与钢皮的结合加强了牢固性能,且款式美观,不易变形变色,经久耐用。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稍用力弯曲或拉紧后放松,形状记忆板材便会恢复原状。

用醋酸纤维板材切割加工的镜架。板材其特性是较轻,与钢皮的结合加强了牢固性能,且款式美观,不易变形变色,经久耐用。不易燃烧、几乎不受紫外线的照射而变色,硬度较大光泽度较好,不易加热加工,款式较美观,配戴后不易变形。

优点:板材镜架演绎时尚,更易于搭配服饰,融合板材厚重与金属质感,体现个性与风采。

眼镜现在市面上卖得就有钛架、金属架、板材架还有塑料架,纯钛架的质量比较好,不容易掉色,材质也比较坚硬,不容易变形,一副钛架可以戴个两三年。

合金材质

、有白铜(以铜为主,主要添加镍、锌等)、锰镍(以锰为主,主要添加镍等)、高镍(以镍为主,添加铬、锰等)、镍铜(以镍为主,添加铜等)等合金材质,在强度、耐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方面略有差异。

优点:材料价格较低(特别是白铜),加工难度低。易于调整镜架。

缺点:电镀附着力较差,易腐蚀生锈,部分人易金属过敏,易受挤压变形,较重。

、钛材质

当钛纯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钛金属材料才可被成为纯钛眼镜。利用纯钛材料制作加工而成的镜框具有熔点高、材料轻、抗腐蚀力强、电镀层牢固等优良特色,从而可以保证眼镜框的美观和耐用的两大重要性能。比较理想的金属镜架材质。

优点:强度高,不易变形,但可调整镜架,不易金属过敏。IP电镀后附着力高,耐用性高,质轻。

缺点:材料价格高,加工难度大,导致价格较高。

3、β钛材质

可以将其理解为是钛材质的另一种分子状态。β钛虽然纯度不可与纯钛相提并论,可其强度、抗疲劳性能和耐环境腐蚀等特性却较之纯钛有过之而无不及。广泛用于细丝状镜脚、鼻秋、纤细镜框等高弹性要求的镜架中。

优点:柔韧性好,不易变形,质轻。

缺点:不适合高度数人群,镜框前端重量过重易下滑,镜片过厚影响美观,不能调整。材料价格高加工难度大,价格较高

接下来说一点不同脸形选择眼镜架的方法

根据脸的形状和轮廓,可以把大多数人的脸分成7种基本形状,即圆形、椭圆形、方形、基底在下的三角形、基底在上的三角形、长方形和菱形。现将脸的形状和眼镜框相匹配的选择方法一一说明:

()圆形脸:圆形脸的轮廓由曲线组成,长和宽相等,没有角度。如想让脸显得瘦一点和长一点,可试用方形眼镜框,镜框的水平宽度大于垂直宽度。最好采用透明鼻梁架。

()椭圆形脸:椭圆形脸的各部分比例平衡,是戴眼镜比较理想的脸型。为了戴上眼镜后保持这种平衡,使用核桃形的眼镜框比较理想。宽度与脸的最宽处相当,或稍微宽一些。垂直宽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窄。

(3)方脸:特点是前额宽,下巴轮廓线明显,脸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为使方脸看起来长一点,轮廓线柔和一些,可试用窄的椭圆形眼镜框。眼镜框的水平宽度要比垂直宽度大。

(4)基底在下的三角脸:特点是前额窄,面颊和下巴宽。为了使脸的上三分之一看起来较宽可试用猫眼状深色眼镜框。

(5)基底在上的三角脸:特点是脸的上二分之一非常宽,下三分之一窄。为了使脸的上部看起来比较窄,可试用下部宽、颜色非常浅的眼镜框。或者使用无镜框的眼镜,这种眼镜的眼镜片直接和眼镜腿连接。

(6)长方形脸:特点是脸的长度大于宽度,有很长直的面颊线,有时还配一个长鼻子。为了使脸看起来短一些,平衡一些,可试用上部宽的眼镜框,配上装饰性强、反差大的眼镜腿,以增加面部的宽度感。

(7)菱形脸:特点是颧骨高而突出,眼睛水平部位和下巴都窄,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脸形。为了突出眼部,可以试戴无镜框眼镜,或用椭圆形和猫眼形眼镜框。

眼镜加工知识概述

魏国峰

要配出一副合适的眼镜,各环节都需要合理的选择才能做到环环相扣,一环出现问题就会配镜失败。而加工环节是同等于验光的重要一环。

首先得了解几个概念:

全框:是指镜圈全部把镜片包住的镜架。

半框:是指一半部分用渔网丝拉住固定的镜架。

无框:是指打孔固定的镜架。

镜架瞳距(FPD):两镜片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移心量计算方法:

/

如镜片宽度是50,中梁宽度是6,实际瞳距是60,

那么移心量就是:/=3

通俗点说,选好了这个66的镜架(镜架瞳距是66),要做到你的实际瞳距,就需要左右两边的光学中心点都向鼻侧移动3毫米,一共6毫米,就可以做到实际瞳距了。这是加工师做每付眼镜都需要计算的。

如果得出的移心量是负数,说明实际瞳距比镜架瞳距大。光学中心点需要向攝侧移动,才能做到实际瞳距。

这里注意如果左右瞳距不同,需要按实际左右单眼瞳距加工。特别是高度数或渐近多焦点镜片。

本质上我们的移心量计算办法是:

(镜架瞳距-实际瞳距)/,就是移心量

但是测量镜架瞳距很难,需要找出左右镜片的几何中心点,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这个办法难度很大,费时费力,还不准确。聪明的前辈们就测量右镜片的测量边缘到左镜片的攝侧边缘=镜架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即镜架瞳距)。

这个办法又快又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测的准确,得明白本质上测的是镜片本身之间的距离关系,虽然是镜框决定了镜片之间的距离关系,却本质不是测量镜架。比如有些镜架材料很厚,把镜架的材料厚度也测进去就不准确了。

如果已知瞳高(PH),也需要在瞳高所在的水平线上测量镜架瞳距,而不是测量框高/所在水平线的镜架瞳距。

如果镜片是纯圆的形状,就要特别谨慎,我一般习惯从机器上拿下镜片,不拿下加工贴,把镜片装好后再拿下。不然很容易镜片就镜圈里歪了都不知道。无经验的人直接装上了,散光轴位偏了,加工好也不检测,那就乱七八糟了。而且镜片太小了容易转动就很麻烦,也算大忌吧!

加工完,检测数据,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加工师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因为是人就会犯错,错了没关系,要求加工师检测一遍数据,拿到眼镜,在交给顾客之前还需要再检测一遍,做到00%符合国标才能给顾客。

只有很透彻地理解,才能注意到细节,才能准确。

近视眼镜都怎么制作的?

全框的加工:

全框加工貌似比较简单,要加工的美观又耐用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TR90的镜架因为本身材质比较软,又厚,可以很好的包裹住镜片,所以对于加工技术要求比较低,很多刚接触的新手都是从TR90加工开始学习。但是要做到好也是有技巧的。

镜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造成的后果有方面:

一是镜片挤压镜架镜圈,镜片和镜架一直较劲儿,

造成镜架很容易损坏,稍微温度降低变脆,摔一下就容易断裂。

二是镜圈也给镜片施加压力,造成镜片本身的变形,形成应力作用。很多案例中,处理售后就是找不到原因,最后发现是应力问题。

如果在加工完后马上磨小镜片则无影响,如果超过3,4天,镜片的应力就不可逆了,只能更换镜片。

镜片太小就比较好理解,很容易掉出来,引起投诉,不仅换镜片增加成本,顾客也会不满意。

如果只是稍微小了点,可以用“垫丝”,放在镜架内圈和镜片之间,就可以解决。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不影响顾客使用。

在加工过程中,很多时候为了让镜片更多的被镜圈包住,看起来镜片更薄一点,我们会把镜片故意稍微做大一点。然后通过手工把镜片的凸的部分往镜片内表面移动,装上镜架后看起来就会薄一点。

碰到有些顾客要保留镜片,换个镜架的时候,很多不管镜架内圈的形状是否吻合,直接用力用塞进去,顾客也不懂,直接拿走戴了。这样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这个镜架不仅不耐用,还很可能有应力作用。这是绝对要避免的。这样的做法是应该被鄙视的。

注意换镜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能做到顾客的实际瞳距、瞳高、散光轴位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才能换镜架。不然需要跟顾客做说明。一般进口的加工机器可以很好的保证,国产机器就比较考验技术和耐心了。

没有进口机器的情况下,可以把镜架的画出个点,这个点的距离就是顾客的实际瞳距,再把镜片的光学中心点找到,打上红点,重叠在一起去看才能知道是否可以做到实际瞳距。

实际上部分顾客后来又回来重新配了个新眼镜。认真做眼镜,顾客会信任你的。就不怕顾客不来找你。

做事先做人,也只有努力做好每一副眼镜,口碑才会越来越好,生意才会好。如果长期这样乱来,看似没有影响,长期来看绝对是自己捅自己一刀。

金属全框的加工:

很多细节前面已经提到,不同的是金属镜架对于镜片的大小要求很高,镜片大小和形状需要和内圈很吻合才可以。需要松开螺丝,装上镜片,再紧上螺丝。螺丝必须完全闭合才能算加工好了。

很多只做表面功夫,明明镜片太大了,螺丝没有完全闭合,强行锁住螺丝,造成应力作用,还会带动镜腿发生高低的变化。加工前镜腿可以同时落地,加工完一只镜腿翘起来了,八成原因就是螺丝没有完全闭合。这样加工出来的眼镜绝对是不合适的。顾客戴脸上就有高低了,于是又把镜腿强行调整到同时落地。一步错步步错,歪+歪,这样的眼镜很难让顾客佩戴舒适,也会影响视力健康。

未完全闭合

半框的加工:

半框眼镜对于镜片的大小要求不如金属全框那么高,稍微有些差别问题不大。但是太大太小了也会引起镜腿的高低,镜架整体的变形。

重点是镜片的开槽:

碰到低度近视镜片/正度数镜片做半框的时候,特别是最薄的部分,开槽一定要开在镜片的中间,而且槽不要开的太深,才能做到做大限度的不崩边。

其实在推荐的镜架的时候就该知道顾客的实际情况,低度近视或正度数的顾客就应该给推荐全框。如果顾客坚持选择半框,镜片应该选择超韧镜片,其抗冲击性是普通树脂镜片的5.6倍,或者PC镜片。

无框的加工:

无框眼镜的加工是所有眼镜当中加工难度最大的,做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眼镜的佩戴以及整体美观。下面就简单说一下无框眼镜的制作过程以及过程中注意的细节。

在精准无框眼镜加工法加工过程中主要用到的仪器有:手动磨边机、无框打孔机、中心定位仪、模板打孔机、自动焦度计、镜架整形工具、半自动磨边机、套筒等。

方法/步骤

.、首先测量镜架几何中心距:准备一副未加工的无框眼镜镜架,用瞳距尺测量无框眼镜的镜架几何中心距离。

、确定无框眼镜的水平基准线:

①安放镜架:将经过整形带衬板的无框眼镜架放到焦度计测量支架上,焦度计不需要开电源,左右镜框均与镜片台接触。

②调整挡板位置,使测量孔接近衬板中心位置,抬起并放下固定支架将衬板固定住,标记三个印点。

③抬起固定支架,取下镜架,用油笔和瞳距尺将三个印点连成直线,此线即为水平参考线。

④用套筒把无框镜架拆开,零件摆放规整。

3、无框眼镜衬板的打孔:衬板放置在模板打孔机的刻度面板上,上下移动衬板使衬板的水平基准线与刻度面板上的水平线重合。

4、利用焦度计在镜片上打出表示光学中心:在焦度计上找到镜片的光学中心,在未加工镜片打上光学中心。

5、无框眼镜的镜片移心:

①将衬板模板(右眼)嵌装入中心仪刻度面板的定位销中,打好印点的右眼镜片凸面向上放置在中心仪刻度面板上。

②设置水平移心位置:转动中线调节旋钮,通过视窗观察,使红色中线偏离刻度面板中心垂直基准线右侧。

6、镜片上吸盘:

①分清吸盘方向,定位孔与定位针对齐,将吸盘装入吸盘座。

②操作压杆,将吸盘座连同吸盘转至中心位置,按下压杆,将吸盘附着在镜片加工中心位置上。

7、半自动磨边机磨平边:

①装夹镜片:将吸盘装入磨边机吸盘托内,安装时,吸盘内的定位孔要与吸盘托内的定位针。

②左眼镜片的磨制把衬板反过来作为左眼的衬板,按照右眼的步骤进行左眼镜片的磨制。

8、手动磨边机倒棱:将半自动磨边机磨好的平边镜片在手工磨边机上倒棱去锋,用手垂直触摸倒棱边缘,无刮手感觉为宜,倒棱宽度0.~0.5mm左右。一般用垂直磨边姿势,把成形镜片的凸凹表面边缘各连续旋转轻磨二圈既可。

9、镜片上制作与衬板一致的标记:将待钻孔镜片与原衬板叠合,二者均打孔面朝上,用油性记号笔在镜片上标记出与衬板重合的水平基准线位置。

保持镜片与衬板叠合、基准线和基准线重合,用油性记号笔通过衬板上的孔隙以垂直投影的位置在镜片上作钻孔点标记,在侧边画出据槽口的线与深度。

0、在镜片上连接两端凹槽口:在待钻孔镜片上连接两端凹槽口,左右待钻孔镜片放好。

、镜片的打孔、扩孔、锯槽:

①调节镜片的打孔和扩孔位置

转动扩孔调节器螺旋,用衬板调节器达到扩孔所需尺寸的最终位置,调节镜片位置尺寸盘,使钻头正好对准镜片上的鼻侧点标记。

②确定镜片打孔和扩孔位置

按下手柄,先在镜片的点标记上轻轻钻一小孔,然后检查小孔的位置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正至钻孔位置正确钻孔位置调整好后,打开开关,按下手柄,进行钻孔。将扩孔针插入镜片的钻孔中,把镜片慢慢向上提起,直至镜片接触到扩孔调节器。

③镜片翻转进行打孔扩孔

将镜片翻转,从钻孔的另一端再进行扩孔,重复上述步骤对镜片的另一侧进行钻孔。

④镜片的锯槽

选择与锯槽口径一致的切割轮片,眼镜垂直俯视开槽处,调整镜片锯槽标记位置使其与锯片对齐,打开锯槽机开关,双手捏住镜片,实施开槽。

、镜片的检查及装架:

①检查镜片整体制作

检查眼镜片的磨边质量与尺寸式样,钻孔是否与鼻梁、桩头处的螺孔在靠近镜片中心处内切。

②装架

镜片与鼻梁和镜腿安装的顺序为先装鼻梁再上左右腿,在连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镜面角是否在70°~80°的范围内、散光轴向正确与否、两镜片是否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两镜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镜片是否对称。右眼镜片颞侧方的钻孔与右桩头连接,达到镜腿水平折叠,左眼镜片颞侧方与左桩头连接,保持两镜腿平行并且重叠,整体对称。

③无框眼镜的擦拭摆放

用酒精擦净镜片上的标记,再用干净的纱布擦拭一遍,先合上右镜腿再合左镜腿摆放好。

注意事项

无框眼镜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打孔和开槽,打的孔和开槽的地方两只镜片要对称,装配完成后镜面角不能出现外张。

制作过程完成后,一定要重新测量一下瞳距以及瞳高,确定镜片的光学中心是否对准佩戴者的瞳孔。

渐近多焦点的加工:

核心点就是配镜十字对准看远时的瞳孔。前提是配镜十字准确!

确保瞳距、瞳高的交叉点和配镜十字重叠。

有时候如果按顾客实际瞳高做,有可能会把近用区域磨掉,则需要保证不磨掉近用区域的前提下,小幅度改变瞳高,不要擦掉加工标记,然后在顾客取镜的时候调整鼻托,让瞳孔和配镜十字对准。

部分顾客选择的镜架比较大,瞳孔比较小,内移太多,则也有可能磨掉近用区域。这时候没有办法可以适当做大瞳距到毫米。

一般我们做渐近片的内移量不超过4毫米为佳。

也就是说,假设顾客的瞳距是N,那么镜架的瞳距不能大于N+6。这样才能保证顾客佩戴舒适,不会磨掉近用区域。

如果顾客看远很多,个子特别高,可以考虑把瞳高做低毫米。

顾客看近比较多,个子特别低,可以考虑把瞳高做高毫米。

个别领导或老板走路习惯抬着头,也需要考虑做低瞳高。这个更多的是验光师的事情,但是加工师也是需要明白的。

还有一点就是瞳高不建议太高,一般不超过框高/上移3到4毫米为好。因为如果瞳高太高,镜片的底部就保留住了远离中心点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成像效果是很差的。看手机的时候可能用到镜片的底部看(特别是镜眼距比较大的金属镜架,眼睛很容易扫到底部),产生棱镜效应,视物变形,视疲劳,眩晕等。

同时眼睛也基本在居中的位置,外观上比较好看。

“看到了不该看的,就晕了!”

镜片的边缘部分就是不该看的区域。

如果实际瞳高就有那么高,超过框高/处5毫米以上甚至到0毫米都不够,也只能说,

这个镜架不科学,也可以说镜架选错啦,不合适!最好换一副!

加工师也得懂验光、懂镜片、懂镜架,才能加工出合格的眼镜。同样的验光师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加工知识才能替顾客综合考虑,才能和加工师一起帮顾客配出合适的眼镜。

顾客角度出发,

要想保持视力健康,度数稳定,减少视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老花提前,还是别任性选大框!

双眼视功能检查

李建波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5~+0.75D。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5~+.50D。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50D。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cpm,双眼8~0cpm。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40cm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检查者将±.00D翻转拍镜片的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即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反转镜片。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看清+.00D和-.00D为一个周期)。

3、左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右眼相同,而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

4、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单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两眼都打开即可。

5、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的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

五、调节幅度检查

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5-0.5×年龄或查调节幅度正常值表(Donder),评估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一)移近法

、被检查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查眼前40cm处,请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并以约5cm/s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为止。

3、用视标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二)负镜片法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人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在该眼前逐渐增加-0.5D的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记录上一片的镜片度。

3、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再加上.50D为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同法检者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六、远、近距离水平隐斜

目前常用的隐斜视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和vonGraefe。其中后两种方法需要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一)遮盖法:本方法为定性检查。

a)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有转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如果遮盖眼去遮盖后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有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有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有垂直斜视。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上往下移动为该眼的上隐斜。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下往上移动为对侧眼的上隐斜。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b)交替遮盖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的眼睛的运动,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用基底朝向眼睛移动方向的三棱镜度数估计所观察到的眼睛的移动量。不断调整三棱镜的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

(二)马氏杆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右眼的辅镜片RMH调至90o(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0位置于垂直方向。

、被检者注视5米远处的一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

3、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4、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5、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6、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点光源从5米移至40厘米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

(三)VonGraefe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视标采用被检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让被检者轻轻闭上眼睛,将旋转棱镜移至视孔前,将右眼前棱镜调至6ΔBU,左眼棱镜调至ΔBI。

3、被检者睁开双眼,询问其看到几个视标。此时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为右眼所见),一个在左上方(为左眼所见)。

4、让被检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右眼所见),并始终保持视标清晰。

5、验光师告知被检者他将会使左上方的视标逐渐向右移动,当左上方视标移至右下方视标的正上方时请被检者报告。

6、验光师以每秒Δ的速度减少左眼的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即两个视标一条垂直线上)。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7、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三棱镜,至被检者看到视标变为一个在左下方,一个在右上方,再反方向移动三棱镜,再次使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8、上述两步中所得三棱镜的平均值为被检者的隐斜量。三棱镜平均值是基底朝内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外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外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内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上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下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下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上隐斜。平均值为0,则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视。

9、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测试距离移至近视标杆的40cm处,视标采用近用视标中的小方块视标,按以上步骤可测得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

七、AC/A检查

(一)梯度性AC/A值

梯度性AC/A值是指通过改变镜片从而使调节变化.00D后,其调节性集合量的变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检查出被检者戴矫正眼镜后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在此基础上双眼各加+.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再双眼各加-.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两次的差值,除以D,即为其AC/A值。检查梯度性AC/A值时通常采用vonGraefe法检查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正常值为3~5Δ/D。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预置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

、用vonGraefe法检查此时被检者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内隐斜即BO值记录为+值,外隐斜即BI值记录为-值)。

3、双眼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的基础上,增加+.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再增加-.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检者始终保持注视视标清晰。

4、用3步中两次变化值,除以增加的调节量D,即为其梯度性AC/A值。

(二)计算性AC/A值

计算性AC/A值是根据被检者近看至看远时总的集合量的变化除以其调节量的变化而得。

、用马氏杆法或vonGraefe法查得被检者的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后,根据公式:AC/A=PD+M(Hn-Hf)计算出AC/A值。

、式中:PD为被检者的远用瞳距,以厘米为单位,M为测量近距离隐斜时所注视的距离,以米为单位。通常为40cm,即0.4米。

Hn为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

Hf为远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

八、远、近距离BI/BO检查

通常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旋转棱镜测量聚散范围。用基底朝内(BI)和基底朝外(BO)的三棱镜测量水平聚散力,得到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数值。

(一)远距离BI/BO检查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远用瞳距。

、视标采用被检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3、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BI和BO的三棱镜。

4、被检者双眼注视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5、先进行BI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6、同法进行BO检查并记录。

7、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远距离BI和BO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8、远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

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BI无7±34±

BO9±49±80±4

(二)近距离BI/BO检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视标采用近用视标卡上的竖排小字母视标,距离40cm。

3、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BI和BO的三棱镜。

4、被检者睁开眼睛注视近处竖排的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5、先进行BI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6、同法进行BO检查。

7、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近距离BI和BO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8、近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

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BI3±4±43±5

BO7±5±6±7

九、NPC检查

集合近点是测量从近点到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集合近点的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诊断被检者是否存在集合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矫正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房间照明良好。

、将瞳距零位与被检者眼外眦部对齐。

3、将一小的调节视标(通常使用近用视标0.8行大小的视标)置于被检者两眼正前方40cm处。

4、将视标以3~5cm/s的速度逐渐移近被检者,告诉被检者努力注视视标,并报告何时视标变成两个,即何时发生复视。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即为集合近点距离(破裂点值)。

5、再将视标逐渐移远,问被检者何时视标又恢复成一个。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回旋点连线中点的距离,即为恢复点值。

6、记录结果:集合近点通常记录破裂点/恢复点值,如8cm/cm。

集合近点的期望值:6~0cm。一些人认为集合近点如果小于5cm,说明被检者可能存在集合过度。

十、Worth-4-dots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单眼抑制、复视、双眼视功能。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红绿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右RL左GL)分离双眼视觉,右眼戴红色滤光片,左眼戴绿色滤光片。

、出示Worth-4-dots视标,此时被检者右眼看到个红色视标,左眼看到3个绿色视标。令其双眼注视视标,说出看见几个视标和它们的颜色。

3、看到3个绿灯——右眼被抑制;

看到个红灯——左眼被抑制;

看到5个灯,红3绿——复视;

看到4个灯,红绿混合——正常。

十一、立体视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立体视。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偏振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P)分离双眼视觉,出示立体视视标。

、令被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判断其是否有远近感。

十二、聚散灵敏度

聚散灵感度的测量通常是采用ΔBO和3ΔBI反转棱镜进行检查,一侧为ΔBO,另一侧为3ΔBI,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全矫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照明良好。

、视标采用近用视力表中的竖排小字母视标,让被检者双手持近用视标置于眼前40㎝处。

3、验光师将ΔBO和3ΔBI反转棱镜的一侧棱镜置于被检者双眼前,嘱被检者注视40㎝处的竖排小字母视标,并报告视标变化一列清晰的竖排标时,验光师立即将反转棱镜的另一侧棱镜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再次报告视标变成一列清晰的竖排视标时再立即反转棱镜。记录一分钟被检者把视标看成一列清晰的竖排视标的循环次数(完成ΔBO和3ΔBI为一次循环)。

4、记录结果:近距离聚散灵敏度:6次/分钟。近距离聚散灵敏度的期望值:3次/分钟

视功能异常结果分析及训练方法

韩亚萍

一、调节检查

(一)调节分类

、反应性调节(像模糊性调节):指物像变模糊时,眼睛为了获得并保持清晰的视网膜像而自动调整屈光状态的那部分调节。

、集合性调节:集合所引起的调节变化的部分

(二)检查内容及正常值

、调节幅度(AMP):正常值----Min5-0.5*年龄

、调节反应(BCC):正常值----+0.5—+0.75D

3、调节灵敏度(Flipper):正常值

8-0岁:双眼:5cpm单眼:7cpm

3-30岁:双眼:0cpm单眼:cpm

备注:单眼检查时,两眼的检查结果应在4cpm

4、负相对调节(NRA):正常值----+.75D~+.50D

5、正相对调节(PRA):正常值----≥-.50D

(三)调节检查结果分析

调节过度

调节不足

调节不持久

调节灵敏度异常

调节幅度

D以上

PRA

NRA

+/-.00D

+.00D困难

-.00D困难

-.00D困难

+/-.00D困难

BCC

+0.5

+0.75

+0.75

(四)训练方法

、翻转拍

、眼动训练

3、眼肌训练

二、集合检查

(一)集合定义

集合的定义:当双眼在注视近物时,双侧眼球向内旋转,使视轴正对所看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所成像正位于双眼黄斑中心凹部位,在一定范围内物体距离越近,眼球内转程度也越大,这种现象称为集合作用。

(二)集合的分类

、自主性集合

、非自主性集合:张力性集合、调节性集合、近感性集合、融像性集合

(三)集合的检查

、远水平眼位:+~-3△

、近水平眼位:0~-6△

3、远垂直眼位:ortho(正位)--≤

4、近垂直眼位:ortho(正位)--≤

5、AC/A:3--5△/D4-6△/D(欧美标准)

6、远水平融像范围:BI:X/7±3/4±

备注:(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BO:9±4/9±8/0±4

7、近水平融像范围:BI:3±4/±4/3±5

BO:7±5/±6/±7

8、远垂直融像范围:破裂点:3△-4△恢复点:.5△-△

9、近垂直融像范围:破裂点:3△-4△恢复点:.5△-△

0、集合近点:4—8cm

(四)集合功能障碍体征诊断参考

、同视机训练

、实体镜训练

3、裂隙尺训练

4、聚散球训练

5、红绿可变矢量图

6、红绿固定矢量图

7、立体镜训练

(五)训练方法

角膜接触镜总论

李建波

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它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制成的,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治疗等目的,角膜接触镜简称CL。

一、基础知识

、隐形眼镜的发展历史:

从年,意大利达芬·奇开始构思,到年德国缪勒生产第一付医疗用硬性隐形眼镜,年开始生产硬性CL,称HCL,年捷克人开始研制软性CL,称SCL,年开始出现半硬性CL,称RGPCL或GPHCL,98年丹麦开始研制抛弃式镜片,86年强生开始生产,90年代出现定期更换镜片。

、隐形眼镜的基本原理:

()光学原理:CL的制作材料有良好的光线透过比率,屈光指数稳定,CL作为眼睛最前面的光学原件,和泪液构成新的光学系统,作为新的光学系统,由CL本身的度数+泪液透镜度数+角膜前表面组成。

()力学原理:眨眼运动时,CL能使大气和泪液之间产生压力差,以及泪液产生的表面张力而使CL能稳定地附着于角膜表面。

(3)生物学原理:CL的制作是根据角膜的曲率,结膜的作用而设计,表面制作光滑,弧面和边缘设计合理,对角膜和结膜等眼部组织仅有轻度刺激,因而配戴后很容易适应,没有显著的不适感。

(4)医学原理:CL的配戴容许氧气透过镜片的比率远远大于角膜的需氧临界值,不会导致缺氧,并在配戴时,CL会随着眼睛的转动而稍稍地移动,有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3、CL的适应和非适应症:

()适应者:

①矫正视力:近视、远视、散光(包括不规则散光)、屈光参差(特别相差。50D以上)、无晶体眼(白内障术后)、圆锥角膜。

②美容:用彩色镜片可加深或改变眼睛的颜色,起到化妆作用,可遮盖角膜白斑、云翳等疤痕。

③职业需求:特殊行业的要求,如运动员、司机及户外工作者,可避免框架眼镜的牵碍,摄影师、显微镜操作者,可免除框架的阻隔,医师、厨师、工作时免除镜片上水汽使视力模糊,演员、主持人的出场造型。

④治疗:保持眼睛的伤口愈合和减少疤痕形成;添加润滑剂和粘滞剂,维护泪液膜的完整和稳定性;吸收药液,起到缓释给药的作用;治疗弱视,锻炼患者,以提高视力;起到人工瞳孔的作用,减少光线对视网膜的刺激。

()非适应者:

①眼部疾病:沙眼、角膜炎、结膜炎、泪液分泌少、眼睑内翻、泪管堵塞等。

②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鼻窦炎、关节炎、过敏体质、妊娠期、神经质的人、低能的人等。

③不良的环境:化工厂、水泥厂、煤场、钢铁厂等。

④个人不良习惯:不讲卫生、不剪指甲等。

⑤其他一些:生活不能处理、长时间睡眠不足、不取下镜片睡觉的人等。

4、CL的优点:

①视力的优点:视野宽阔,影像真实,矫正我参差效果好,矫不规则散光,能消除或减轻复视。

②美观:避免框架眼镜遮盖眼部,便于用眼睛交流思想感情,不影响脸部的外观。

③方便、舒适:不压迫鼻梁、太阳穴、不上水汽。

④安全:柔软、不易碎。

⑤医疗上的用途(可作药水缓释)。

5、CL的种类:

()材料分类法:硬性隐形眼镜、软性隐形眼镜、透气性硬性隐形眼镜(半硬性)等三种。

①硬性隐形眼镜,英文缩写为:HCL。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缩写为:PMMA。

特点:矫正视力清晰,矫正角膜散光更好,特别是不规则散光;耐用,有良好的加工性,操作方便,聚合形式稳定,透光性好,不易变色,不粘附蛋白质沉淀,价格低廉。但不舒适,适应期长,容易掸出,镜片下容易进入异物,久戴能改变角膜曲率,不透氧,易发生角膜水肿,光压小,在暗环境下会产生眩光现象,一般不采用。

②软性隐形眼镜,英文缩写为:SCL。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英文缩写为:PHEMA。

特点:有良好的可塑性,配戴十分舒适,适应时间缺;可间歇性配戴,无需适应;异物感小,不易掉,按角膜弧度设计,验配简单;配戴美观,可作医疗作用和美容效果。但材料强度低,容易破损;可塑性强,矫正散光效果差,易粘附蛋白质沉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消毒、清洗程序严格,镜片与护理用品相容性不大;透氧率低,不能戴着过夜。为常见的一种隐形眼镜。

③透气性硬镜(半硬性):分为4种。

英文缩写为:RGPCL。材料:醋酸丁酸纤维素。

英文缩写为:CAB。材料:硅烷甲基丙烯酸脂。

英文缩写为:SMA。材料:氟硅丙烯酸酯。

英文缩写为:FSA。材料:氟多聚体。英文:fluorpolymers。

特点:矫正视力清晰,矫正散光效果好,耐用,有良好的加工性,容易操作,有良好的透氧性能,都有一定弹性,不易掉,并发症少,不易粘附蛋白质沉淀,较硬镜舒适,但不及软镜,适应时间缺,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制作复杂,验配技术要求高,价格较为昂贵,OK镜就是其中的一种。

另外,还有一种透气性软镜,材料为:氟硅水凝胶。英文为:Lotraf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7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