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整理与转载。
查找 ★《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断淫欲。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而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庆丧事,必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为第一福田,佛涅盘後,佛法寄托僧,以供僧为第一福田。一家办喜事,在街上到处觅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应供。受人财施应有法施,为说偈曰:“可叹众生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这样看起来,人在世间,有何意味?孙儿娶祖母,是软冤家相缠。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是强冤家相遇。冤冤相报,酬偿不已。《楞严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对於不同志的眷属,要起敬起孝,善为劝说同修佛法。如实在不能劝归到同修,则只有一刀两断,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的修行。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5
★可是业多得很,造业的也多得很,如祖祖相传的恐无後嗣,子女婚嫁,就是淫业,淫欲炽盛,失於正常,种种所作,无非增长生死。以此一业推想,尽未来际,恐无由摆脱,就是发心摆脱也很少啊!可是学佛法就发出摆脱业的特别思想,尊重大方广三善根,求断欲业,了生脱死。所以要证解脱德,非学戒不可。戒是制约,业为持戒的心理所制约,一切恶业不起,才可得到解脱,复还心的用大。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96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服务信息:
l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当您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时,
您的智慧和价值也在增长,也就是佛学说的法布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fy/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