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外斜视
先天性外斜视(congenitalexotropia)较少见。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数人认为发病率不如内斜视高。先天性外斜的定义为在6-12个月内发生较大的持续性外斜(30-80△),斜视角可能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由于先天性外斜视患儿能够交替注视,故很少发生弱视。与先天性内斜视不同的是,先天性外斜视很少发生眼球震颤。对1-2岁间歇性外斜视的患儿密切随访观察,监测斜视发生的频率。
一、症状多因年龄过小而无任何主诉,常因外观异常而被父母或监护人发现。
二、体征1、较大度数的外斜视,常交替注视(偶有间歇性外斜视)。
2、患儿可能有眼部、颅面部或全身的异常。
三、鉴别诊断1、知觉性斜视存在眼部疾病或弱视,诊断先天性外斜视时,应首先排除眼部的屈光不正及眼内外疾病。
2、-些遗传疾病如Down综合征,常伴随外斜视和(或)颅面部异常。
3、散开过度型外斜视多发生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息儿看近可控制正位,看远可出现间歇性外斜视,因此,家长多偶然发现患儿眼部的异常表现。
四、检查1、病史了解斜视发生的时间,偏斜的频率,近来斜视有无改变,有无单眼病史,有无妊娠、产前栩产后并发症,有无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2、视力检查单眼视力确认弱视。
·婴儿:采用选择型观看法。
·学龄前儿童:图形视力表。
·学龄儿童: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视力表等。
·任何年龄:观察患儿单眼,采用优先注视法,如Teller视力卡。
3、测定偏斜量比较看远和看近的偏斜量,以及侧向注视时的偏斜量,是否是共同性和出现频率。
·婴幼儿:遮盖试验、角膜映光法和BrUckner试验。
·学龄儿童和成年人:遮盖试验、角膜映光法和改良的Thorington检查。
4、睫状肌麻痹验光怀疑有斜视、弱视或屈光不正的病例,均需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5、裂隙灯检查排除眼前段疾病,如白内障、角膜混浊。
6、散瞳检查眼底排除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弓形虫病或视神经异常。
7、其他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五、治疗和随访1、手术手术时间要比先天性内斜视晚一些。
2、是否发生弱视。
3、多次重复检查视力,应尽可能教会患儿正确认识视力表。
4、屈光不正的改变。
5、重复行系统的视觉检查,如瞳孔、视力、面对面查视野、眼底和视神经等。
6、观察斜视发生的频率或注视的变化,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弱视的发生。
7、对于有明显视功能损害的患者,建议多请专科会诊。例如,防止视野损害的神经眼科、定位与运动视觉专家和低视力专家。综合各专科的意见,尽最大限度发挥视功能。
六、训练平时也可以做一些如聚散球、裂隙尺、等眼部训练。
福盛康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鍖椾含涓撲笟鐧界櫆椋庝笓绉?鐧界櫆椋庝笓瀹惰瑙hˉ楠ㄨ剛娉ㄥ皠娑茬殑鍓綔鐢?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33.net/xsjzssfy/429.html